李贞不以为意地挥了下手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骤然变之,自是必有大乱,只不过此等乱不过癣疥之患耳,原本就不足为虑,然,为朝廷故,稳总比乱来得好,窃以为若是稳妥行之,当不致有乱,纵或有小人辈欲螳臂当车,平之可也!”
“愿闻其详。”长孙无忌愣了一下,皱着眉头想了想,却依旧想不出李贞所谓的稳妥行之是如何行的,不得不出言追问了一句。
“此事何难哉。”李贞淡然一笑道:“自贞观以来,我朝文风日盛,朝野间遗珠比比皆是,概因科举之名额有限,无数英豪不得朝堂之门而入,父皇开科举之本意就是为了广招天下贤才,如今科举之门太窄,拓之可也,孤以为可分两步走,其一,依循旧例,荫生依旧可入朝为官,而科举则广招天下贤才,三年一大比,中者为进士,可入仕途,名额当从如今的二十人为限提升至八十人左右,大比之间,可举县、州之试也,中县试者为秀才,中州试者为举人,唯举人方有大比之资格,其二,待二、三十年后,民智已开,则以科举为文官进身之门道,荫生为辅也;武举则不同,另外计之,不在此列。”
自大唐立国以来,科举便已有之,然却并不受重视,寒门子弟纵使中了举,却也未必能过得了吏部遴选这一关,众多有才之士每每怀才不遇,当年秦文华之所以落草为寇,便是因吏部选官不公之所致,这说来也不奇怪……掌握吏部乃至朝廷大权的都是关陇门阀要不也是出自裴、崔、王等大世家的子弟们,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故意将那些寒门子弟拒之官场之外,长孙无忌为相多年,自是明白其中的关窍所在,虽也觉得此陋规不甚合适,但却从来不曾出面去反对过,此时听李贞畅畅谈来,似乎根本不在意那些门阀的利益,心头不禁有些黯然,可也深为李贞的魄力所震撼,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出言问道:“既是科举取士,倒也公平,然,治何典籍耶?”
此时的科举分为进士科与明经、明算等诸多门道,进士科主要以诗取士,虽也考策略,却不过是虚应其事罢了,而明经考的是对经文的熟练程度,明算则唯唐代所独有的一种科举制度,考的是自然科学,试《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者为及格;试《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及格,又试《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为及格,主要为工部取官之用。
诸般科举出来的士子说是有才固然是有才,不过么,却难得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也是中科举者在朝中难得重用的原因之一,长孙无忌本人就不是很看得起那些科举入朝之辈,尤其对像李义府这等尖酸之人更是厌恶已极,此时问出治何典籍,其实是在隐晦地表示对科举的不看好,这一条李贞自是心中有数,不过么,李贞已然决定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更改了的,这便笑了笑道:“科举本身不是目的,只不过是种取士的手段罢了,窃以为光靠科举,所选出来的大体上都是些书究之辈罢,实难敷大用也,然,以之为过渡却是不妨,窃以为真要开启民智,当以国家办学为根本,最终以实现县有小学,州有中学,朝廷有大学之体制,大学又可分政、军、文等学院,甚或经商之道也可办学院,朝廷用人则从各学院取最优秀者试之,而后按能分职,方可望广得贤才,当然,此皆后话,而今之科举,可暂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为考本,以策取士,先过渡之,日后再以学院制取而代之,方是正途,不知司徒大人以为然否?”
饶是长孙无忌也算是时代的智者了,可这一晚的谈话下来,长孙无忌简直像是被抛入了脑筋风暴中一般,被李贞的各种奇思妙想砸得头晕脑胀,一时间还真无法消化如此多的新东西,整个大脑都当机了,压根儿就无法再想事情,望着李贞那张英挺的脸,长孙无忌无可奈何地拱了下手道:“殿下请见谅,老朽此际心已大乱,实难供驱策矣,恳请殿下给老朽些时日,后日一早,老朽当亲至东宫与殿下当面请益。”
“那好,孤便在宫中等着司徒大人的大驾好了,时候不早了,孤这便告辞了,司徒大人请留步。”李贞该说的都说完了,如今就等着长孙无忌自己去做一个决断了,自也不急着紧逼,笑呵呵地起了身,拱手为礼地说了一句,便即潇洒地向门帘处走去。
长孙无忌一见李贞要走,一骨碌从床上翻身而起,汲着棉制拖鞋,陪着李贞走到门帘处,恭敬地躬着身子说道:“殿下慢走,请恕老臣染病在身,不敢远送了。”
“司徒大人请留步,哦,对了,孤此来带了些礼物,就请司徒大人自己看着处理好了,告辞。”李贞笑着丢下句含义暧昧的话,也不理会长孙无忌的疑惑,一掀帘子便行出了房门,径自出长孙府回宫去了,只留下长孙无忌独自站在房中发着呆……
第493章 试枪(上)
“父亲,太子殿下已离开,只是……”就在长孙无忌发愣的当口,长孙冲从房外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恐之色,话说了半截便说不下去了。
“嗯?”长孙无忌没好气地横了长孙冲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眼瞅着自家父亲如此作态,长孙冲自是不敢怠慢,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强自镇定地道:“父亲,太子殿下临走之际,让人留下了几个大麻袋,孩儿让人打开一看,却是些大活人,还有,啊,还有每个袋子里还装着这东西。”长孙冲边说着边将几张纸递给了长孙无忌。
“啊。”长孙无忌接过那几张纸一看,脸色立马就变了,饶是其心性沉稳,却也忍不住惊呼出声来了,整个人也因此哆嗦了起来,就跟打摆子一般……那几张纸赫然是万言书以及供词,毫无疑问,人全都是吴王李恪的人,至于万言书么,显然就是李恪整出来打算鼓动洛阳民众闹事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