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臣等遵命。”李贞下了令,一众人等自是不敢怠慢,忙不迭地应答了一声,全都退出了书房。
“好叫二位先生得知,莫先生先前的猜测怕是中了,今日父皇叫孤前去,事情是这样的……”李贞走到上首坐了下来,面色阴沉地将今日觐见的情形详细地述说了一番。
“殿下欲将何为耶?”一听李贞的述说,两大谋士自是得出了与李贞相同的结论,各自的脸色也都就此凝重了起来,好一阵子沉默之后,由纳隆率先开口问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无论李贞有何打算,此时也到了该下一个决心的时候了,这一点李贞自是心中有数,在回东宫的路上也想了很多,只是尚未曾拿定最后的主意,毕竟军国大事非同小可,一旦有失,则有着满盘皆输的风险,李贞也不得慎之再慎,此时听得纳隆见问,李贞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尚未拿定最后的主意。
“殿下,某以为此事拖延不得,当断不断,其后必乱,若是能乘此机会,将诸王一网打尽,总好过将来再沾血腥,纵使得冒风险,却也是值得的。”纳隆见李贞犹豫不决,立马站了起来,语带激动地进谏道。
这些天来,两大谋士早已就此事私下沟通了许多次,可还是无法达成共识,正如纳隆坚持毕其功于一役一般,莫离还是主张稳妥为上,此时见纳隆进言,莫离也站了起来道:“殿下,天时在握,切不可盲动,只消假以时日,一切皆可尽在掌握,区区虚名何足道哉。”
“嗯。”李贞一见两大谋士又将起争执,原本就烦的心登时便更乱了几分,一挥手,止住了两大谋士的争论,霍然而起,在书房里焦躁地来回踱着步,脸色阴沉得简直能滴出水来,两大谋士见状,自是不敢再进言,各自默默地垂手而立,等候着李贞下定最后的决心。
烦,真的很烦,各种可能性在李贞的脑海里翻腾个不休,各种可能的后果也此起彼伏地涌上心头,利与害反复交锋,将李贞的心搅乱得如同泥沼一般混沌,良久之后,李贞终于站住了脚,猛地抬起了头来,面色狰狞地一笑道:“孤意已决,老四既是要自寻死路,孤成全他好了!”
一见李贞已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两大谋士都不再多言,各自互视了一眼,皆默默低下了头,室内的气氛一时间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第512章 推波助澜(中)
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初九,来唐谢罪之高句丽王子莫支离任武率使团抵达长安,祈求大唐天可汗之宽恕,帝弗许之,莫支离任武嚎恸而退;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初八,右卫大将军薛万彻会同左武威大将军牛进达率水陆大军四万七千余兵马乘楼船数百离开莱州,向新罗国进发;与此同时,十万京师南衙军在兵部尚书李绩统帅之下为先锋离开京师,向幽州进军,燕云十八州之兵马亦同时向幽州集结,由是,第三次征伐高句丽之战事已箭在弦上,庞大的朝廷机构围绕着即将开始的大战轰然运转了起来,是时,内廷忽传出圣旨,帝拟于三月十一大会群臣于上林苑猎场,行春猎事。
皇家春猎可不是小事,不单京中诸王各领护军齐聚,文武百官、各大世家也都领着家丁家将们伴驾出猎,至于三万余羽林军将士更是威风凛凛地护卫着帝驾出行,京师数十万民众沿街焚香洒水跪送,鼓号喧天,各色旌旗飞扬,车辚辚,马萧萧,好一幅天子巡猎图。
身为太子,李贞自是免不了得要伴驾随行,其所乘坐的金辂车便紧跟在了老爷子的龙辇之后,相差不过是十马之位罢了,耳听着鼓乐的喧嚣,目睹着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欢呼跪送,李贞不单没有被这等盛大的场面所感,反倒是阴下了脸来,一股子不详的预感总在心头萦绕,怎么也挥之不去,好不容易熬到了车驾已出东门,李贞是再也坐不住了,派了人将太医院医正肖抿请了来。
天子出巡非小事,其中保卫与医护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作为太医院之医正,肖抿肩头上的责任甚重,虽是乘着太医院的马车跟在了队尾,可一颗心却始终牵挂着队列正中的帝驾,一听得太子有请,肖抿哪敢怠慢,忙不迭地钻出了太医院的马车,骑上马便匆匆赶到了李贞的车驾前,翻身下了马,恭敬地在离车驾五步外站住了脚,一躬到底地行了个大礼,口中道:“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嗯。”李贞淡然地应了一声,而后轻挥了下手,早有车中侍候着的贴身小宦官将车帘子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