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提夫战役,是盟军登陆北非后的首个大型战役,双方总计投入七个师。但结果却让美军永生难忘!在塞提夫北面的克里尔山峡四周,门顿上校的288装甲团给美军第一装甲师好好的上了一课。在短短一天内,其麾下的41辆四号坦克,就总计摧毁104辆美军3坦克、装甲车和卡车,最后还击溃前来援助的英军第26坦克旅和自由法军第3坦克团。随后的两天中,盟军更是损失超过八千人,还丢失了塞提夫,让隆美尔迫近到距离阿尔及尔登陆场不足230公里的地方。
塞提夫战役再次显示了美军战术差,经验差的缺陷。为了牵制隆美尔,确保登陆场安全,英美一边向北非增兵,一面下令韦维尔的埃及军团进攻班加西。
此时,杨秋提早让白崇禧进攻东非的作用终于体现出来。在朱建德将60万意大利东非军团消灭近半,剩余的也全部赶到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南方后,韦维尔的埃及军团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立即出动十一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旅,猛攻叙利亚重镇班加西。坎宁安也不失时机的调动三艘重巡和两艘美国纽约级战列舰炮击海港。由于此地距离金壁辉出售的油田很近,所以担心“未来资源”被英美抢走的希特勒再次“头昏”,不顾隆美尔的抗议,严令他先确保班加西的安全,还故意将克莱施特上将调往北非,出任集团军司令。
这可气坏了隆美尔,立即致电参谋部要求调回欧洲。希特勒闻讯后,只要安抚这位爱将,信誓旦旦保证他会立即和墨索里尼商量,再抽调三个德军装甲师、五个德军步兵师、十个意大利步兵师支援他,彻底将英美“赶下海”,这才稍稍让隆美尔稍稍消气。不过他也知道班加西很重要,一旦班加西失守,就会腹背受敌,所以只好掉头先对付韦维尔的埃及军团。
得知隆美尔掉头,负责北非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大松口气。但美军在北非还没彻底站稳,欧洲又传来噩耗!三月八日,七十万德军突然进攻南斯拉夫,正式向战火烧进巴尔干半岛。彼得二世和西莫维奇首相旋即向同盟国求援,同时,一直反对他们,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gc国际也转而全面抵抗入侵,并希望苏联政府提供支援。但考虑到自身情况,担心激怒德国遭受两线夹击,所以斯大林拒绝提供援助。此举激怒了以铁托为首的激进派,当即拒绝了莫斯科党中央提出的“放弃抵抗、保存有生力量。”的命令,宣布加入彼得二世为首的南斯拉夫抵抗军,并发誓要带领南斯拉夫人民战斗到最后时刻!
这次事件,也成为了后来gc国际彻底分崩离析的导火索。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个曾被广大世界无产阶级看做救星的组织,被苏联视为“政治提款机”的机构,终于走到尽头。
铁托的主动加入,让南斯拉夫众志成城,对同盟来说,这也是个极大地好消息。一千五百万人口,让正愁找不到“炮灰”的英美欣喜若狂,立即高调支持。而且就在德军进攻的第二天,美军就派出200架运输机,从希腊领空向贝尔格莱德运去大批武器装备。出于战后考虑,杨秋也指示白崇禧派运输机向铁托提供武器药品等必要援助,并首次向其派遣“军事观察员”,帮助他组建自己的抵抗军。
但此时,遥远的中亚却传来不佳消息。三月四日、苏军集结四个坦克师、二十个步兵师,总计30万大军从阿克纠宾斯克(今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出发,在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下,向中国国防军驻守的伊尔古兹河发动反攻。虽然空军第一时间提供支援,但却因风雪导致轰炸效果很差,加上一线指挥员判断失误,导致驻守在大博克特巴伊山的两个步兵师被包围。两万余名将士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阵地内坚守了五天五夜后,终因补给不畅,不得不向东面的伊尔古兹河突围。最终,担任阻击任务的六千余将士战死,其中还包括一名少将师长,和十九名高级军官殉职。还有五千余人被俘,最后突出重围回到伊尔古兹河的七千多人中,也有近半被冻伤。
面对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罗科索夫斯基的凶狠反攻,还让北京总参谋部暂时冻结了登陆琉球的行动。陆军司令龙云、副总参谋长刘明诏也立即前往前线坐镇。
——
“德军进攻南斯拉夫,铁托投入了资本家的怀抱!”
“这个叛徒!”
“不,不应该这样指责他。他是我们国际纵队的同志,我相信他是为了保护国家,才做出这个艰难决定的。”
“听说总书记拒绝支援南斯拉夫,反而中国向铁托和南斯拉夫的同志提供了武器和药品。”
“应该相信d,不要被资本家的宣传蒙蔽。斯大林总书记需要先解决东方的威胁,所以我相信,只要能坚持到反攻,红军就一定会回来的。”
“好了好了,别吵了。诸位,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是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