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围困大同的兵力骤然减少到了三万,豪格听从了正黄旗大臣希福、索尼叔侄的建议收缩兵力,在四门外设下了四座大营,每座大营各留五千蒙古骑兵驻守,剩下的一万两黄旗铁骑则分别驻扎在北门和南门外,并随时准备接应东门和西门。
不过这样一来,建奴对环绕大同城的隔离栅栏就无法加以保护了。
当天晚上,明军就明目张胆摸出城来折毁栅栏,建奴虽然派出骑兵试图加以阻止,结果却遭到了明军火器营的迎头痛击,在损失了数十骑兵之后,建奴决定放弃对隔离栅栏的保护而专守大营,毕竟只要守住四座大营就堵住了大同四门。
守住了四门,外面的援军和粮草就进不了城,大同就迟早会被攻破。
接下来的几天,建奴再没有向大同发起任何形式的进攻,城内的明军也没有向城外的建奴贸然发起反击,事实上明军就是想攻也攻不出来了,因为弹药的储备已经严重不足,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大同的战局就这样暂时陷入了沉寂。
……
大同城内,总兵行辕。
王朴正在和甄有才、赵信两人商量对策。
甄有才道:“雷公山上的流贼现在敌友难辩,大同左卫倒是驻扎着一万多边军,不过指望他们击破城外的三万建奴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火器营,可惜的是,火器营的弹药储备已经不足以发动一次大的进攻了。”
赵信忽然提议道:“能不能只守不攻?”
赵信的提议并非没有道理,大同城内并不缺粮食。
为了击退建奴,代王朱传齐几乎把自己的家底都掏出来了,除了捐银两百万,他还拿出了十万石粮食,加上王家的八万石粮食和大批腊肉,要是省着点吃,足够大同城内七、八万人吃上差不多一年了。
而建奴对大同的围困却无论如何也持续不了一年的,建奴这次大举伐明只带了少量的粮草,他们就指着掳掠大明百姓来维持大军的后勤供应,就算建奴把大同掘地三尺,也断然凑不起维持三万大军一年所需的粮草。
“不行。”王朴断然道,“只守不攻绝对不行。”
王朴想的显然比赵信更远,让建奴长期围困肯定不行,要是围困的时间长了,谁敢担保城内的守军不会出现状况?真实的历史上,锦州城还有松山城,不都是因为城内守军的变节才被建奴攻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