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出现了逃籍的情况。
许多人宁愿逃走另谋出路也不愿意吊死在卫所原籍这棵树上。
逃走至少还有希望,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于是乎支撑大明军制的根本制度——卫所制彻底崩塌了。
等到了嘉靖时期,甚至几十个倭寇都敢到南直隶、浙江、福建沿海耀武扬威,更夸张的是一票卫所兵竟然不敢反击。
这让嘉靖皇帝意识到需要做出改变了。
于是乎便有了戚继光,便有了戚家军。
戚家军完全是戚继光征兵募兵组建的,换言之就是用募兵制代替卫所制。
虽然卫所军队仍然保留,但明眼人都知道只是一个摆设,大明今后的作战主力都是募兵了。
可以说时势如此,戚继光只是恰好出现在了那里罢了。
没有戚继光还会有其他人。
这也解释了为何九边各军镇相继都出现了类似的私兵。
这些私兵名义上是将领的家丁亲兵,实际上就是他们豢养的心腹军队。
毕竟动辄几千上万人,说是亲兵谁信啊。
但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如果边将如果不征集私兵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边关还是要守的,不然异族入侵岂不是门户大开。
大明的京师在北边,如果异族越过长城,将会直接对朝廷和皇室造成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