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这是你正名的机会。
究竟你只是一个干吏,最多不过巡抚之才呢,还是有经纬国家、统领政事的能力,就看你今次的表现了。
同一时间。
内阁班房也正在讨论淮安之事。
周延儒,陈演,谢升和魏照乘四人都很平静,四人都是在宦海中起伏数次的老油条,历练丰富,从厘金税被确定的那一天,四人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因此谁也没有意外,同时也都没有太当一回事。
内阁虽然掌管天下,但并不是天下所有的事都要内阁负责。
地方的事情,还是要地方先负责,知府、巡抚、总督,一级级来,除非淮安的事情演变成骚乱,并席卷整个南直隶,否则中央不必有人负责,如果非要找一个负责的,那提出厘金税的皇太子才应该是头号战犯。
第264章 史可法督
当然了,没人敢要太子负责,不过对皇太子的微词肯定是少不了的,朝堂上那些对皇太子有所不满的老官吏正好可以劝诫一下皇太子,让皇太子收收性子,不要再肆意妄为,随意指点朝政了,还是回到东宫,安心读书为好。
“厘金税是国策,任何人不得挑战!”周延儒先定了调子。
其他三人都同意。
告示贴了,辽饷也减半了,这厘金税肯定是必须收的,不然不要说军饷,就是官员的俸禄和衙门的油墨钱也没地方找去了。
“淮安之事,令漕运总督史可法好生处理,处理不好,影响了漕运贯通和开征厘金税的大计,唯他是问。”周延儒又定了第二个调子。
只说好生处理,具体怎么个“好生”,就要靠史可法自己去琢磨了,处置好了,以功抵过,处置不好,那可就要两罪并罚了。
但不管处置的好不好,都不会影响到内阁,更不会影响到周延儒的首辅大位。
陈演和魏照乘都是点头,谢升犹豫了一下,多了一句嘴:“阁老,您觉得,史可法能处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