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袁继咸一番大义,左良玉犹豫彷徨,诱发了疾病,晚间突然暴毙而亡。
在众将的拥戴下,他的儿子左梦庚继承了军权,对外秘不发丧,却将袁继咸骗到军中软禁起来,随后左梦庚降清,献袁继咸以邀功。袁继咸莫名其妙的成了清军的俘虏,从南京被押往北京的途中,他试图自杀,但失败,面对满清的劝降,他道:“大官好做,大节难移”。终不屈节。1646年,被清军杀害于北京。
朱慈烺眼睛一亮,袁继咸是忠臣,也是名臣,他的气节和廉洁没的说,用他做两淮盐运使,革除两淮盐政的弊端,确实非常适合。不过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问:“朝臣们都是这么看的吗?”
吴甡道:“回殿下,这是臣和蒋中葆的看法。”
蒋中葆就是礼部侍郎蒋德璟,虽然他和吴甡的官职不如新任吏部尚书郑三俊和刑部尚书徐石麟,但若论在东林中的影响,却是超过他二人的,加上郑三俊和首辅周延儒往来密切,有点像是骑墙党,因此朝中东林的运作,多是以蒋德璟为首。
第288章 双规政策
而朱慈烺的问题和吴甡的回答,其间的隐喻两人彼此都是明白的,朱慈烺问的是,这是你们东林的共同意见吗,和上一次回答不同,这一次吴甡回答,是的。并不隐瞒闪躲东林想要提拔自己人的意思,因为他知道隐瞒不了,他是东林人,袁继咸也是东林,他推荐了袁继咸,却不敢承认东林的关系,反倒是要被太子小瞧了,况且袁继咸确实是人才,他也不担心太子反对。
“袁继咸确实是一个合适人选,但他现在还是罪臣,要用他做两淮盐运使,怕还得一番谋划……”朱慈烺道。
见太子对袁继咸没有异议,吴甡眼有喜色:“殿下放心,当日襄阳失守,罪责并不在袁继咸,如今他在贵州已经谪戍两年,陛下早就有起用之心了,只要袁继咸能够在廷推中出线,臣料陛下必然圈选他。”
吴甡说得胸有成足,显然是早有谋划。不止他,估计朝中的东林人在崇祯帝下令彻查两淮盐政、捉冯导研进京之时,就已经积极的在活动了——袁继咸是东林人,素有清名,在如今众正盈朝的情况下,东林人当然不会忘记他。
这一点,朱慈烺心知肚明,不过却假装不知——盐运司这种急需要“除弊”的机关,其实挺适合两袖清风、喜好清誉的东林人的,但如果是“兴利”的机关,那可能就要慎重考虑了。
至于袁继咸如何出线,那就不用他操心了,吴甡和朝中的东林人肯定早就已经安排好了。
朱慈烺点头:“如果需要我帮什么忙,先生尽管说。”
吴甡起身拱手,肃然道:“谢殿下,不过此事殿下万万不可插手。臣等自当说服陛下。”
朱慈烺是太子,对朝政不宜插手太深,尤其是关系到具体的人事,就更是不宜出手了。虽然大明不忌太子干政,但明目张胆的插手,总是有点不妥的。
朱慈烺隐隐明白吴甡的意思,感动点头:“那就劳烦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