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皇帝,文官们第一个就不同意。
因此,即使是到了崇祯十七年的风雨飘扬,京师无兵可守之时,崇祯帝也只是号召各地官军勤王,却根本没有想到相仿东汉,令豪绅地主组织团练,保卫大明的天下。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明朝实在是太固执了,一点都不知道变通。若是准许地主团练,说不定也能冒出一两个曾国藩和李鸿章呢,大明的天下说不定就保住了。至于后面的军阀自重,藩镇割据,未必就没有解决的办法,清廷就做的很好,不论湘军还是淮军,虽然前身是地主武装,但接受朝廷改编,最后都变成了朝廷正式的军队。
朱慈烺眼睛微微一亮,随即又黯然了。
因为他知道这是绝不可能推动的。
废辽饷,开厘金,革盐政,追逮赋,看起来惊天动地,但其实都是在大明体制范围内的改革,不触及大明的根本,但准许豪绅地主开办团练,那可是触犯了大明以文制武的祖制。现在是崇祯十五年,开封之战还未爆发,大明在中原犹有十几万大军,国事远未到油尽灯枯、大厦将倾的危险时刻,所以这种提议绝不可能被朝臣、被崇祯帝所接受。
其实并非没有人尝试。
甘肃巡抚梅之焕,在被朝廷停职等候调查时,在家乡湖广麻城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力量“沈庄军”,打击周边地区的盗匪,维护地方治安稳定,有一次还震慑数万强盗不战而退。但朝廷始终没有给予这支地主武装好脸色,不给名义,不支持粮饷,沈庄军只所以能支撑,全靠梅之焕的名声,等到梅之焕病死,号称上万人、颇有战斗力的“沈庄军”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殿下,如果朝廷能准许豪绅地主开设团练,不需要给钱粮,只要给名义,河南山西陕西乃至湖广等地的豪绅一定会响应,团练武装不但可以收集流民,将那些可能的流贼,变成抵御流贼的乡勇,间接的减少了流贼的兵员,而且遇上小股的流贼,地方县城自己就可以应付,不必等官军的救援。官军只用对付大股流贼就可以。如此一来,大大减轻了官军的压力,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粮饷困局,就迎刃而解!”
第309章 两大公案
“至于朝廷担忧的拥兵自重,武人干政,臣以为只要严加防范,只许他们固守本地,不许向外地出击,东汉曹操袁绍的事情就不会出现,况且朝廷犹有十几万的大军,纵使有一两个不法,也会被朝廷剿灭。”
李纪泽刚开始还能平静,到后来就忍不住激动起来。
显然,这个政策在他心中想很久了。
朱慈烺却很冷静,轻轻叹口气:“你的意思本宫明白,但时机不成熟,此策还不到推动的时候。”
李纪泽不再说,他是一个专业幕僚,向长官献言献策是他的本职工作,但长官听不听,不是他能决定的,更何况他清楚知道推动“地主团练”的难度。虽然太子曾经舌战群臣,推出废辽饷开厘金的大策,又漕米改海,一些前人无法推动的政策,都在太子手中缓慢向前了,但允许豪绅地主组建“团练”,和上面几个政策的性质完全不同,有可能会动摇到大明的国体,太子谨慎应对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