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被太子任命为京营军情司照磨之后,萧汉俊最大的一个任务就是肃清京畿周边的建虏奸细,经过他的努力,到十一月初一,京畿蓟州一代的建虏奸细基本被摸清,然后就在建虏入塞的前夕,军情司和当地驻军联合行动,以雷霆之势将建虏奸细全部肃清,其中证据确凿,本人也供认不讳,为建虏提供消息的商人和各色人等,就有十几个,顽抗到底,死不认罪也有几十个,重大嫌疑的有上百人。
因为军情司的动作,建虏对大明境内的变化,毫无所知,以至于朱慈烺的计划能顺利施行,将建虏主力成功的堵截在了蓟州之东。
这其中,萧汉俊功莫大焉。
当然了,军情司所耗金银颇重,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花去了四十万两银子,有段时间,几乎就要压得太子喘不过气来。
第553章 东宫用意
墙子岭之战后,萧汉俊没有随太子到蓟州,而是坐镇京师,总览从宣大和密云一代的谍报。
就在墙子岭大战的同时,宣府张家口也发生了一场骚乱,却是张家口的那些不法商人,在得知蒙古大兵压境,即将兵犯宣府之时,竟然悦图不轨,想要在张家口制造一场骚乱,以逼迫朝廷重开张家口边贸,当然了,其中很大一个关键就是潜伏在张家口的蒙古奸细在煽风点火。
萧汉俊率先得到情报,立刻告知宣府总兵周遇吉和张家口副将马进忠。
后来知道,周遇吉和马进忠其实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却远没有萧汉俊知道的详细,于是两人迅速展开行动,将一场酝酿之中的骚乱消灭于无形。虽然有一些蒙古奸细负隅顽抗,但最后都被消灭。
此战之后,张家口的商人彻底老实。
没有了内应,加上周遇吉和马进忠严密死守,哈刺慎和察哈尔两部的蒙古兵虽然在张家口关外游弋,但却始终不敢破关。不过却也不肯撤兵,显然,他们是在建虏入塞的消息,一旦建虏入塞,击破了大明主力,京畿吃紧,驻守宣大的明军必然驰援京畿,到那时,他们就可以入塞抢掠了。
不过,他们肯定是没有那样的机会了,等建虏入塞的兵马退走,他们自然就会灰溜溜地退兵。
除了境内的奸细,萧汉俊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朝局动向。
太子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是大事,在朝中激起万千波浪。即使在太子大胜的情况下,对太子的不满和攻讦,也依然形成了一股风潮。
也因此,萧汉俊才会亲自来到蓟州,当面向太子汇报情况的严重。
对萧汉俊所说,太子并不意外,对京师“风暴”也不是太在意。太子的淡定,既出乎萧汉俊的意料,但却也在萧汉俊的意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