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页

柳如是知道他在叹息什么?在他这个老爷的心里,最想的还是大学士,入阁,左都御史的地位虽然够尊崇,为言官之首,但却不是阁员,无法参与朝廷的最高决策,对老爷来说,依然是不解渴的。

于是柳如是起身走到钱谦益身边,挽住他的手臂,安慰道:“老爷何必忧心?当今陛下英明果断,有识人之能,老爷但是发挥,入阁不远矣。”

钱谦益却摇头,叹息道:“这个左都御史,怕是不好做啊。”

柳如是不解:“老爷,这是何意?”

钱谦益道:“京中传出消息,除了我为左都御史之外,这一次陛下还调整了吏部尚书和侍郎,尚书为袁季通,侍郎为堵仲缄,今年是京察之年,都察院和吏部正是京察的关键,陛下在这个时候同时调整都察院和吏部,意味不言自明啊……”

“公平公正,黜贪存良,秉公处理即可,老爷何必忧心呢?”柳如是轻道。

钱谦益看她一眼,意思是你还是不明白啊,环海深沉,帝心难测,又岂是“秉公”两字就可以处理的?

这一次他能成为左都御史,乃是朝中门人子弟,一起使力的结果,这一份的情谊,到了京察之时,他自然是要还的,所以根本做不到完全秉公,再者,还有一个堵胤锡呢,堵胤锡配不配合,如何配合?另外,陛下置换方岳贡,却令他为左都御史,其间是不是有深意,仍需要他思虑和斟酌……

不过钱谦益也没有再解释,柳如是虽然风尘侠义,有相当的见识,但终究只是一个妇人,朝堂上的门道,她是不懂的。

“老爷,今日的三文日报,你看了没有?”柳如是道。

钱谦益点头,不以为然地说道:“看了,书生之见啊。保定今年试行摊丁入亩,明年就要全国推开,真以为朝廷大事是过家家呢。”

“老爷,摊丁入亩之事,你该不是不支持吧?”柳如是看出了钱谦益隐藏的心事。

毕竟她钱家也是江南大户,田地千顷,如果摊丁入亩,她钱家一年要交的丁税,可是一大笔钱。

“身为朝廷命官,我岂能不支持?关键是江南士绅怕是不会同意啊。”钱谦益道。

“由不得他们不同意!”柳如是美目一瞪,说道:“穷民一人九钱,他们也是一人九钱,有的甚至不交,这本就是不公不义的事情,陛下让在保定试行一年,要是我呀,直接就在江南推开了,看他们谁敢反对?”

钱谦益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