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页

“建炎二年之时,杜充为抵御金寇南下,在滑州掘开大堤,导致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如今黄河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

“如今黄河或由泗水入淮,或由汴水入淮,或由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是同时分几支入淮,而如今黄河两岸地形已经呈现南高北低之势,将来再此北决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就好像是一把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剑,随时有可能会落下来!”

实际上,由于宁渝不清楚黄河治理历史,因此他如今还不知道府是,在靳辅大治黄河之后,由于清廷不治海口,导致海口渐淤,河底渐高,使得后续黄河下游的决口日渐频繁,可以说平均每六个月就决口一次,与明代时期相比已经是每况愈下。

更严重的是,到了19世纪的时候,黄河连续在1841、1842、1843、1851年发生了4次大的溃决,一直到了1855年,终于使得黄河在河南兰阳北岸铜瓦厢再一次改道,而这一次黄河改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将口门刷宽达七八十丈,一夜之间,黄水北泻,豫、鲁、直三省的许多地区顿成灾区,受灾人口多达七百余万。

尽管宁渝不知道,可是他也明白眼下的困境有多么难以走出来,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黄河,也是数千万百姓的福祉。

“竭天下之财赋以事河,古今有此漏卮填壑之政乎?”

宁渝不由得发出轻叹,他负手走到车辇窗前,听着窗外呼呼大作的风生,低声道:“如果不从根源治理黄河,就算我们今天砸下再多的银钱去治理,将来终究是一场无用功,就好像当年的靳、陈二公一般,一番心血化为泡影。”

说到这里,宁渝转过身子,面色坚定的望向陈定,一字一句道。

“朕会彻底放权给你,给你二十年的时间治理水患,再花一百年的时间种植林木,恢复黄河两岸乃至于黄土高原的水土,到了那时,咱们的子孙才能真正的做到安枕无忧!”

第六百七十二章 日本来使

治理黄河终究是一项百年大计,就算是后世的新中国,也是经历过了数十年的治黄历史,经过了千千万万人的艰苦奋斗,先后开展四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建设干支流五级以上堤防超过17万公里,才终于使得黄河告别了决口的历史。

当然,光是告别了决口还不够,还要经历时间更为漫长的水土保养,恢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才能真正的减少黄河当中的泥沙,而这些事情,绝非宁渝所能看到的,他只能做好当下一代人的事情。

在经过了对固原镇数天的巡视之后,宁渝很快又巡视了陕西绥德、榆林等地,同样也是黄沙漫天,原本在明初时期陕北的环境恶化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当时为了推行‘屯田’制度,竟然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毁林开荒,这才使得陕北绿植遭到了大量的破坏。

不过好在宁渝穿越的时间比较巧合,正好赶上了第三次大规模垦殖之前,也就是雍正所主导的垦荒,才保住了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相对而言减轻了一定的环境压力。

“黄土高原上的所有百姓,都需要进行积极引导移民,如今我大楚可移民范围广阔,就不要再待在这个穷困的山窝窝里了,一定要大胆的走出去,不管是去南洋,还是去南州还是去金州,朕都会让人安排好,放心大胆的去!”

宁渝望着一旁的陕西、甘肃以及青海等地的官员们,意气风发道:“朕知道,眼下黄土高原上的百姓还有数百万,想要完全移走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朕也不会催促,但是你们一定要督促好这项移民工程,这是关系到我大楚千秋万代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