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因为只有闹得大了,才好砸碎原本不方便动手的那些条条框框。”

赵桓沉默了半晌之后,还是老老实实的躬身答道:“侄儿知道皇伯母的担心,可是皇伯母您也知道,大宋之疾其实不在腠理,而在骨髓,这也是王安石等人变法始终失败的根结之所在。

若是能趁此机会将原本的条条框框都砸碎了重来,对于大宋来说也无异于浴火重生,从此后便不再受冗官、冗军、冗政的束缚,百姓的生活会变好,侄儿也可放心大胆的去开疆扩土。”

“你!”

孟太后气结,过了好半晌之后才指着赵桓道:“你说这是浴火重生的机会,可是你就不能好好想想,万一没能重生,反而被烧得粉身碎骨呢?”

赵桓却摇了摇头,答道:“侄儿不是针对他们谁,而是侄儿想说,他们全是废物!”

说完之后,赵桓又沉默了半晌,然后才接着说道:“便是退一步讲,哪怕有人确实比侄儿更厉害,侄儿守不住这大宋的江山,侄儿也能认命。说句不该说的,这大宋的江山落在乱军之手,百姓们还能勉强活下去,若是落在金人之手,只怕……”

孟太后盯着赵桓瞧了半晌,却见赵桓神色间满是坚毅,最终只能无奈地叹道:“你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哀家也不再劝你。哀家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替你守住这汴京城,至于剩下的,却是要靠你自己了。”

赵桓嗯了一声道:“您老人家且放宽心。有种师道和种师中留守汴京,再加上侄儿留下的三万大军,就足以守住汴京城不失。待侄儿平定西夏之后,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也正好顺手平定下来了。到那时,侄儿再跟他们慢慢清算!”

第九十六章 子路赎人

孟太后终于深刻的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好的不灵坏的灵——

因为赵桓选择强行把福州军乱的消息压制下来,许多其他地方的某些人却是从中看到了机会,以为赵桓真就是因为要亲征西夏不愿意分心,或是因为国库空虚而无力压制福州的军乱,以至于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大宋二百四十多个州里面,竟然有三十多个都传来了叛乱的消息。

而赵桓对此却是根本不加理会,只是把各自的消息都强行压制下来之后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卖战争债券的依旧在大卖战争债券,该准备兵器粮草的也依旧在准备兵器粮草,就好像根本没有得到各自叛乱的消息一样。

包括李纲和李若冰等人,也被赵桓下达了封口令,一众知情的闭口不言,不知情的胡乱猜测着朝堂的动态,同时也在琢磨着官家的态度。

尽管大宋的文武官员们都不太怎么样,但是这些人也没蠢到以为赵桓会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