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十年二十年之内,大唐只能采取守势。
后续吐蕃对大唐屡战屡胜,便是因为这个缘故。
薛仁贵统军出征,败!
李敬玄领军出征,败!
二人皆败在了禄东赞之子钦陵的手中,一时间钦陵之名威震四方,令人不敢直视。
后来大唐无可奈何,干脆来了个离间计,赞普出手,钦陵身亡。
李治当然也知晓这一点,当初令薛仁贵出征便有培养之意,但此战后他私下问过老帅们,结果老帅们态度暧昧。
态度暧昧就是一种表态。
最后还是李勣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薛仁贵乃猛将!
李治顷刻间就明白了。
猛将可以冲锋陷阵,但统领大军却力有未逮。
他左顾右盼,最终只能看向了那个年轻人。
三十岁不年轻了,大唐开国时,多少年轻将领,多少年轻名臣?但大唐立国已久,渐渐的进入了那种按资排辈的阶段。
宰相们也在看着贾平安。
皇帝并未提及薛仁贵,可见是摒弃了此人统军的可能。
“此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