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9页

郭淡一笑,又道:“如果在消耗完这八十万石粮食,我军能够拿下朝鲜仁川府,那么粮草将可以直接从海上运输到朝鲜,避开那些险阻的道路,运输成本能够降低七八成,之后的粮草将不成问题,只要它倭国能够耗得起,那我们就耗得起。但如果完全凭借陆路运输,只要战争超过半年,那我大明可就需要讨老本去打,也就是说肯定会伤筋动骨的。”

就朝鲜陆路情况来看,风驰集团预算运输途中的所消耗的粮食,将是军队消耗的二十倍不止,若能够减少七八成的后勤费用,那真是省了一大笔钱啊。

这也是郭淡后勤一大秘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运输费用,尽量花钱从当地买,能够往河道走,就绝不走陆路,即便河道风险再高,也要走河道。

打洞乌的时候,河道弯弯曲曲,风驰集团直接搞木筏,小舟运输粮食,宁可让粮食沉入河底,也不愿意消耗在崎岖的道路上。

方逢时问道:“也就是说半年之内,我大明都还没有伤筋动骨?”

“我收回这句话。”

郭淡赶紧道:“方尚书你可不能这么想,对于目前我大明的情况而言,这伤筋动骨的损失,那将是成倍增加的,且无上限得,因为这会影响到整个大明的经济发展。”

目前粮食正在商品化,如果为了打仗强征粮食,就会与新政向冲突,同时影响到一诺粮行和一诺保险,股价都可能维持补助,这个损失是远超过粮食的损失。

方逢时尴尬一笑,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点头道:“老夫知道了。”

第1029章 反明复唐

最终还是方逢时点头答应下来,而非是郭淡点头答应。

由此可见,虽然郭淡并未参与任何军事决策和行动,但是他却制定了规则,在这一点上,他与小西行长是有着一模一样的理念,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撬动最大的利益。

而方逢时不知道的是,这八十万石粮食其实都已经暗中布置在临近朝鲜沿海地区,甚至有一大部部分直接藏于朝鲜国内,因为许多粮食还就是从朝鲜本地购买的。

郭淡并未运回本土,而是就地存放。

是。

这么做必然会有风险,可能会被倭军或者朝鲜军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