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页

为此,赵昊准备在北京新开一所香山书院,把这次招收的一百多学员分南北录取,一半坐船去苏州上学,一半留在京城念书。再把两个书院的入学通知书错开送达,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至于香山书院,倒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本就在他最初的规划中,那时候准备叫玉渊书院的。但这次来京才知道,玉渊潭已经被武清伯李伟家圈占了。

虽然请干娘出面也能要回来,但一来赵昊不愿跟李家父子结怨。二来郑若曾说,这个名字作为书院不太吉利。

赵公子本着科学的精神,请老郑重新看了一处风水宝地,就把书院选在了香山。

开工前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科学就是这么严谨,没毛病!

以赵公子如今的财力和影响力,在京城开办一家书院,再请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当客座教授,完全不在话下。

当然,具体还得弟子们去张罗。

他正跟王武阳几个,讲述自己对未来书院的规划,正院的大丫鬟含桃颤巍巍过来,说老爷子叫他。

“你们先照我说的,找人把图纸画出来。”赵昊便起身吩咐弟子们。

“是,师父。”弟子们一口应下,这个简单的很,翰林院和工部会搞设计的多了去了。不过前者偏园林庭院,后者则以实用为主。

“等我从河南回来,咱们就着图纸再聊。”赵公子一摆手,施施然去了正院。

“师父说去哪?”弟子们面面相觑。

“听着好像是河南?”李茂才小声道。

“不是去正院见老爷子么,怎么又去河南了?”阳阳们深感不解。

因为去河南找老高求和太丢人,所以赵公子之前,从没跟弟子们提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