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页

事实上,各国确实一直称青铜炮为黄铜炮,直到19世纪40年代方改成正确的叫法,但讽刺的是,彼时青铜炮已经行将淘汰了。

不过在这西元16世纪,青铜炮就是最好的炮,尤其在海军中更是如此。因为铜虽然比铁软,但加了锡的青铜却比铁更加坚固,可以更好地承受发射时的震动,并且在海上更持久耐用。

甚至美化装饰起来也更加容易……别笑,最后一点也蛮重要的。在炮圈也同样存在颜值即正义的说法,精美工艺品一样的青铜炮,就是比傻大黑粗的铁炮更能提振士气、震撼敌胆,素来都是欧洲列强的海权象征!

这次所有船上的青铜炮,都是江南集团自己铸造的大炮!

我国有悠久的炼铜历史,几千年来积累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了。无论是模铸法还是失蜡法,都完全不在话下,论起铸铜来,眼下的欧洲人只是一群弟弟。

眼下的大炮也没什么门道,而且青铜的熔点远低于铁,因此铸造难度很小,还可以回炉重新铸造,比造枪简单太多,任何一位铸铜钟的师傅都能铸的了。

至于为什么要用铸钟师傅,而不是铸镜或者是铸铜器皿的师傅,不过是因为后者缺乏铸造大件的经验罢了。

官军之所以一直用铁炮不用铜炮,广布闽粤的地下兵工厂也从不制造铜炮,原因无它,就一个字‘忒贵’。

第十四章 船坚炮利海警队

铜钱铜钱,铜就是钱,钱就是铜啊!

一门青铜炮轻的上千斤,重者可达两三千斤。大明的隆庆通宝一枚重一钱三分,含铜九五成。一门重炮单单材料就要二三十万钱,这谁顶得住啊?

随便给船上配上几门炮,炮价就比船价高老鼻子了。

相较而言,人命多贱啊,所以无论官军还是海主们,明知道青铜炮好,不易炸膛,炸了也不伤人,却没一个愿意花这个冤枉钱的,也花不起。

只有赵公子这种人傻钱多的憨憨,才愿意给将士们多一份安全感。

哦不,他不是唯一。在这同一年里,西欧同样还有一个憨憨,也决定给自己的舰队,全都装上青铜炮。她的名字叫昆·伊丽莎白,她的目的是为了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抗衡。

这样就显得赵公子不太憨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