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页

……

中式蓬帆实在是非常伟大的发明,极端的耐操之外,还可受八面来风,顺风逆风都能航行。另外,水手不用爬上高高的桅杆,只用站在甲板上操作就行,所以安全性也好很多。

至于获得风力不足的问题。其实也要一分为二的看。中式帆船为什么无法获得更大的风力?是因为桅杆太矮。为什么桅杆太矮?是因为蓬帆上下一体、没有缝隙,受风性能太好,以至桅杆太高的话承受不住啊。

当初郑和舰队是以增加桅杆的数量,解决这个问题的。不过大明规定,民间造船不能超过五桅,赵公子的千料大福船就已经是五桅了,再增加的话,各方面都有些不好交代。

不过赵昊觉得应该可以参考后世的解决方案——只要蓬帆的支框不环绕桅杆,而只在桅杆前方的滑道内升降,就可以实现多重斜拉索的加强。这样由众多的斜拉索来承重,桅杆自然就不会断了。

其实这一思路,在广州造的广船上就已经有所体现了。当然真正给出完整解决方案的,还是鸦片战争以后,美国人给福建巡抚造的西洋船体、中式硬帆的新式战舰。

而且用西洋帆还有个很现实的困难,那就是西洋帆的制造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不说别的,就说那套复杂的全索具帆缆系统,大明的船工能不能仿制出来都是问题。

所以赵公子决定,在试验船型中,两种帆都要尝试,到时候搞得掂哪种就用哪种。

第三十五章 真实の爱

在这艘盖伦船上参观了整整三个小时,赵公子又兴致勃勃的在美人船艏像的注视下,到拉风的船头露天厕所上了个大号,这才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行程。

回去101舰,赵昊便迫不及待把自己往躺椅上一扔,准备好生休息下酸胀的双腿。

王如龙也终于逮到机会,向公子汇报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谁知他还没开口,护卫便进来禀报说,大村家的领主大村纯忠,打着白旗坐小船来投降了……

“没看见我正跟王大哥说话吗?让他在海上漂一会儿再说。”赵公子摆摆手,又对王如龙道:“你继续。”

“呃……”王如龙却无奈的合上手中的文件夹道:“唉。敌人投降的速度太快,我们的作战计划又得重做了。”

“哈哈哈!”赵昊不由大笑起来道:“这就叫只要我投降的够快,活阎王的大炮就射不到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