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页

他把蓟镇地形分为三种。一为平原,关内百里以南之地;二为半险半易,近边之地;三为山谷仄隘,边外之地。平原广陌利于车战,半险半易之地利马战,山谷之地则利步战。据此来展开车、马、步兵的混合训练,因地制宜让不同兵种唱主角,以发挥最大的优势。

但军队的成色如何,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得到检验。经过三年的周密准备,大考的一刻终于到来了……

……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唤回了戚继光的思绪。

他抬头望去,见是麾下部将冯子明。

“大帅。”冯子明一抱拳,沉声禀报道:“前方斥候来报,董狐狸兄弟率领五万鞑子骑兵,已经出了大宁南下而来!”

大宁就是大宁卫,蒙语叫八沟,素有‘通衢辽蒙、燕赵门楣’之称,‘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典故,都是出自此处。自古就是草原游牧和农耕民族互相征伐的必经之路。国朝夺回幽燕之后,这里还曾是北平行都指挥使司的驻地。

但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雄风不再,国力日颓,在蒙古各部的反复进攻下,防线不断收缩。

如今大宁卫早已名存实亡,成了兀良哈部的牧场。喜峰口长城就是明军抵御他们入侵的最前线。

大宁往南是山地,兀良哈倾巢出动,显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趁大明境内秋收之际,展开一年一度的劫掠。

半个月前,戚继光就通过关外商贩,了解到兀良哈各部展开集结。一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便亲率本部精锐,移动到最有可能接敌的喜峰口一带,等待鞑子上门。

“哈哈,他们果然来了!”胡守仁作为戚大帅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如影而至。他兴奋的捋着胡子道:“这回可算能过过瘾了,奶奶的,几年没捞着打仗了!”

“他们当然会来的。”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朗声笑道:“去年边墙修好后没讨到好处,今年再不劫掠一番,这个冬天董狐狸是过不去了。”

蒙古各部不种地、几乎没有手工业,连烧水做饭的铁锅都不能生产,大明又对他们采取物资禁运……虽然有老西儿帮着走私,但也远远满足不了他们需要。

而且受小冰河影响,关外冬季奇寒,每年都要冻死大批的牲畜。靠着每年秋季劫掠内地,各部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去年戚继光修好边墙,董狐狸碰了个头破血流,结果无功而返。幸好他之前攒下了些家底,跟山西辽东的明国商人买到了口粮,这才捱过漫长的冬季。但今年春天依然发生了饥荒,饿死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