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3页

那时华夏男儿的志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何其壮哉?!大唐男儿武德之充沛,哪怕时隔千年依然豪气扑面而来,令后人热血沸腾!

而府兵制在天宝年间废止,不无巧合的是,不到十年之后,天宝之乱发生了,盛唐岁月宣告落幕……

以至于后世文臣、军帅无不视‘府兵’为强军良药,每每谈及振作糜烂的边事,必提重建府兵制度。本朝太祖更是府兵制的拥趸,其所设卫所制就是效仿府兵制而来的。

但效果么,却是天壤之别。靠卫所兵的大明,都拉胯成了大萌……几十个倭寇就能从松江,一路杀到南京城下,吓得城中十几万‘猥琐军’不敢出战。幸亏胡宗宪、谭纶、戚继光、俞大猷这些有识之士,彻底不再指望卫所,开始实行募兵。不然,大萌真有可能跟大怂沦为难兄难弟。

那为什么都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制和卫所制的差距却这么大呢?

因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府兵制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而府兵制就是从得到土地的自耕农、小地主中选拔军队。这些府兵可以得到全家免税的优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高,自然与国家休戚与共。

而卫所屯丁耕种的土地,名义上是属于卫所的,实则是属于军官的。而且军户还得世世代代当兵,所以普通军户根本就是农奴。屯丁平时承担沉重的租赋,还要自带干粮给国家打仗?谁能受得了?

所以必然会出现大量逃亡。海警军中就有许多是军户出身将士,一样骁勇善战,所以卫所拉胯,根本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出了大问题。

其实唐朝府兵制的消亡,正是随着兼并日益严重,没法再按照人口分配土地了,均田制只能取消。老百姓没有蛋糕分,只有边塞苦,府兵制自然也就搞不下去了……

但是赵昊有的是蛋糕分啊!光一个吕宋本岛,就有超过一亿亩可耕种土地,而且还是基性火山灰土,肥得不像样子那种。开均田,分土地,足够分给千万华夏子民的!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吕宋岛,还有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绝岛……

足够用来均田两百年了!

不够的话,还有北美大陆嘛……

赵昊雄心勃勃的百年大移民,就是建立在能‘均田两百年’的基础上的。在大明兼并极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当下,他坚信自己的路是正确的,是一定可以走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