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干线自乌山头南行,跨官田溪,曾文溪,往台南去,滋润那里的63万亩土地。
北干线则沿乌山头北行,跨龟重溪,急水溪,八掌溪,朴子溪,最后止于北港溪。滋润屏东和云林的87万亩土地。
北港溪以北的土地,则由云林大圳的浊干线灌溉。
而且北干线和引自台湾最长河流浊水溪的浊干线,还在北港溪河床下以暗渠相连,利用倒虹吸原理互通有无,相互支援用水。
剩下的工作,便是根据需要,建造一道道支线、分线与引水渠,建成一个绵密灌溉网络。
这样,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的滚滚水源,就可以透过这些网络遍及嘉南平原的每个角落,灌溉干涸已久的大地了!
……
然而如此得之不易的来水,倘若只是放任自流,不加以节约管理,大半都会浪费掉。
那样非但太可惜了,还会导致下游用水不足,甚至无水可用。到时候必然起争执,一个弄不好甚至会发生械斗。
自古以来,大江南北,宗族村落间的械斗,大半都是为了争水……
移民们可都是有枪的民兵啊,一旦发生流血事件,说不定就会演变成小型战争。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血的教训,在其他行政区已经发生过多次了。虽然都被集团迅速调兵,以雷霆手段扑灭,然后该抓的抓,该毙的毙,甚至有整个公社被打散重新分配的先例。
但亡羊补牢的代价无疑是惨痛的,防微杜渐才是王道。
幸好拜集团强大的组织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所赐,行政区不需要花费太大成本就能办好这件事。
行政区水利厅下设了嘉南水利总处,统一领导三市引水线路的维护、改进、增建工作,并根据各公社的实际情况,分配用水份额。
每个公社的水利科只有两到三名工作人员,光负责上传下达和统计分配用水就已经忙得要死,具体工作还是得分配给生产队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