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方信睡着,三个考官自然不会发出大声,中年人看见了卷轴,上去拿来看看,才翻过几页,就露出了一丝笑容,随手给两人看看。
两人看过,都是明白,又放回桌上,退了出去,到了走廊中,一个年轻官员就说着:“杨大人,想不到此子倒真是了得,字迹上佳,句句无错,卷面整净。”
秀才考试,倒也用不着糊卷盖名抄录,因为本来看的就是你的基础功底,字迹怎么样,有无错别字,抄录了自然就不一样了,举人考试也是严格,还不至于如此,但是到了进士考试,就不一样了。
“上卷是不错,不知中卷下卷如何!”又有一个年轻官员说着。
杨大人却是说着:“明日后日再看罢,如是有才,我房中推荐,也算好事。”
明日一早,方信也就醒了,却也无聊,到了中午,就有人进来,带来了新的菜篮子,换去旧的,至于马桶,却是不动,反正有盖子,而且没有谁能三天就泻满一桶吧!
到了下午开始,就考官亲自收卷,一百卷倒也辛苦,当场有人用胶水贴集,收起,到了方信,也没有多话,当场贴好,方信还特地看了看,终没有错漏。
交后又是发卷,这次卷数只有五卷了。
等考官离开后,方信看了看,果是墨义,所谓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也就是出一道题,你直接把相应段落背诵下来,写上去,这对记忆的考核就更加明显了。
相对第一天,其实这就是难了,四书五经,谁知道考哪里,而且全部背下一字不差,也是功夫,所谓的夹带,其实就是带着这个抄书,但是对方信来说,这不是问题,而且因为字数少了,五页所写,不过三千五百字左右,反而轻松,因此就仍旧下笔有神,这次,只过了一个半时辰,就一气呵成,写完了中卷,那时时间还没有到晚上。
白纸写就经文段落,方信水平特点就更是明显,如有格式一样,工整无比,和雕刻印刷一模一样,卷面也清净明亮,所有段落一字不差,一字不错。
因此当考官发卷完毕,又回来时,竟然发觉方信已经完成了,三人都是惊疑,上前一看,看后都是一惊。
这次,杨大人就开口说话了:“不错,你这少年郎,功底很深啊!”
方信这时当然屏息静立在一边,待他发话后,就深深拱手行礼说着:“回大人的话,学生家贫,家母身体不好,希望全都在学生身上,学生自想一次就中,以慰其心,只有尽心尽力而已。”
“恩,你有这孝心,很好,上卷中卷我看了,不错,还看你下卷。”说完这句,杨大人就不再说话了,毕竟他是考官。
如此也就无话,到了第三天,发了卷,方信打开,这时只有三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