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西南叛乱,又有水旱起乱民,他何尝不想修养,可是现在大事渐起,他不得不勉强为之,不然的话,一旦西南糜烂到底,甚至蛮司建国,对朝廷的威胁更大,如果内部再有乱事的话……皇帝打了个寒战。
皇帝平息了心情,问着:“你是翰林侍读学士,熟读经典,你对李睿的仁礼本意论,有什么看法,是不是符合圣人教诲?”
这本书,刘无庸已经读过,略一思忖,就微笑的说着:“皇上,圣人之道,就如无边无际的天地,包容之广,奥妙之深,岂是我辈所能尽知,李睿当然也不能尽之,不过,这本书,亦有其过人之处,仁礼之说,也符合圣人教诲,只是一个纲常的问题,还没有得以阐明,但是李睿今年才二十岁,学术有些不纯,也是理所当然,如能再养一些年,必可大成。”
刘无庸的意思,却已经是包容李睿了,暗中有些赞许之色。
皇帝听了,先不出声,略觉得不对,正要细细思量,分辨个明白,却又是一阵晕旋,打断了思考,等缓过来,就疲倦的说着:“也罢,你说的有道理,这人,还是有才华的,文武都算上佳,既然他要在家读书立说,朕也就由他,你下去,润色个旨意,赏个文房四宝,以资鼓励,也就是了。”
刘无庸躬身回说:“臣遵旨!”
皇帝累极,再也无法思考,挥挥手,刘无庸就退了出去,这时,风雨点点,初冬寒气重,黑色的天穹,刘无庸走着,突然之间有一些恍惚和茫然,觉得莫名的有些凄冷和不祥,他是读了圣贤书,又知道一些气数的人。
一代江山观气数,官气和民气合成一股气数,官气现在自然不用说,朝廷百年,贪污腐败都已经成了规则,民气上,失地人越来越多,这怨气也在凝聚,开国百年,也差不多到了极盛时了,那无论再怎么样走,都是走下坡道,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刘无庸并不算是愚忠的人,但是他认为现在不过是缓缓走下坡路,只要度过现在这个门槛,至少还有一百多年,想着,他的眼神就坚定了起来。
转到了内阁下面,准备拟旨,不过,这对他来说,其实是小事。
第一百五章 镇压气数(下)
从江府,历古为名城大郡,是极其膏腴之地,全郡有地五百万亩,每亩可产稻米三石,而棉花、茶叶、油菜,都有。
大河绵延贯境通抵长江,水旱两路码头百什货物集散,佳秀景色宜人。登高而看,但见河平如镜,画航游戈渔舟往来,数不尽的河道港道,纵横于街衢巷肆之间。
全郡一百三十一处名园,二十一塔,四十六寺,三十一观,错落有致,楼台亭榭星罗棋布,端是上好之地。
明文十八年十二月八日,圣旨到,赏了数物,赏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却是一个信号,顿时,《仁礼本意论》,就立刻开始热销。
《仁礼本意论》初版刊行了一万一千册,其实当时鲁候早已经有了亏本的打算,开始时,也的确如此,三个月发卖出了一千五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