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

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

“你仔细说来。”

“是,大人,按大人所说,屯田与军相当,是五户一伍,十户一火,五火一队,五队一营,一营设一堡,二百五十户,每户十亩地,是以一堡三千亩地。”

“各堡,建其棱堡。”方信补充了一句。

“是,建其棱堡,二百五十户,正好是日出而休,日落而入堡之地。”

蛮司让出百里之地,也并非好意,方信要军屯的消息并没有隐瞒过人,他们的思考就是——你现在躲在了高高的三洞关内,无可奈何,抢无可抢,但是你军屯,总要出关吧,那就是任凭鱼肉了。

不过方信自然明了,他很干脆,根本不建农村农舍——直接建一个城堡。

棱堡,原理就是菱形棱角,使城门、城墙、通道都得到了完美的掩护,交叉火力,相互掩护,把死角完全消除还大大扩展了防御线。

地球历史上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面对这种东西时,即使携带大炮他们的选择也都是长期围困,最后靠饥饿和疾病迫使守军投降,在远程攻城重炮出现前,这种棱堡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攻克”!

一个基本棱堡,容纳千人而住,又有数百人守卫,可使数千人无法攻克。

关键是,这种棱堡建造的费用并不算高,而且也省了各户建家建户以及建村子围墙的工夫,相比之下,还是合算。

最重要的是,方信采取了中国古代坞堡,或者说西方领主堡的经济政治模型。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南北朝时,坞堡壁垒更是遍布于北方地区。

其政治经济特点是,百姓根本没有正常的各家各户独立模型,全部居住在坞堡内,很有一些共同体的色彩,耕作的范围是坞堡四周,日出而耕,日落而休,一旦遇到危险,可全数退入坞堡。

在五胡乱华,胡人肆虐时,也难以轻易消灭坞堡,保留了汉族元气,现在,就取这个功效了。

姜清柏又继续禀告的说着:“一营设一堡,是以设100营堡,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