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军魂,如流星一样灌入此柱,而成流行雨。
再等片刻,各朝各代战死的英魂,也随之而来,同样拜了方信,直入其柱。
连绵星雨,点点滴滴。
方信默默的看着,而看不见的诸臣,等了片刻,见皇帝没有动静,不由诧异,只是此时不可失礼,也就等着。
这烈士军魂,实是一小,这小是对其它三柱来的,等流星雨一样英灵尽入在柱中,方信才继而祭祀“人柱”
所谓人柱,就是历代对人道作出杰出贡献者,这事如果搞到朝廷上,自会引发大争论,为了不耽搁,方信并没有在其柱上写明谁谁,只是雕刻其要旨:“与人有功者,天地皆感,自可受祭!”
这同样给予祭祀,但是由于方信没有说明对象,祭礼就简单了许多了。
到了祭祀完毕,又祭地柱和天柱,这就比较仔细了,在地柱之上,正式雕刻后土往生经,又雕刻草木山川河流及其五谷,以示后土载德之厚。
在天柱之上,只记神道,是为辅道之极,后天演化之属,这就非常隆重了,礼部以祭天地的仪式进行简化之。
方信等祭礼完成,心中却是一叹,这所谓的三柱一小,现在只是空架子,并无多少实质意义在内。
起码要等到英魂度尽,经由后土,或者成神,或者转人,才算初步圆满,以牵引充实,至于能不能在现实外,以无上功德也立得三柱,成为了转生之门,登天之塔,那就看这个世界的气数了。
“功德”,在方信的自己定义是非常明确的——功于多少,德有多少!
也就是说,对人道有多少贡献,对天地宇宙有多少贡献,甚至对大道本身有多少贡献——就自然会返回多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现多了少了的问题。
一分不多,一丝不少,阴阳循环,套一句话说,能量守衡也是至理,这里的功德,是实在的权限和气数,多一分和少一分,都有不同的待遇,这就是为什么方信对十万倍咒深恶痛绝甚至杀之后快的原因。
功德者,田野之稼,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以济万物万灵之用,是道之大德。
哪容得了一些私印纸钞滥发假币的盗贼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