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重点说一点朝贡制度。】
【朱元璋定下来的朝贡制度,是“厚往薄来”,以超过朝贡国献上贡品的发赏赐回馈朝贡国,一度被现代网友戏称为“冤大头政策”。】
【这样的戏称,并非不懂明朝帝王的怀柔手段,用金钱怀柔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怀柔”把自己越怀越穷的,老朱必须算一个。】
洪武三年,朱元璋认为,朝贡国地处偏远,跨海而来历时漫长,因此表示对朝贡期限和贡物规格并无硬性规定,此谓“薄来”。
但是明朝派往各国的使者,都携带了大量物品作为赏赐,下令给予了远超贡物价值数倍的回赐,前来朝贡国家的官员,上至使者,下至通事、随从,都能获得差别不同的赏赐,此谓“厚往”。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又认为,朝贡国,跋涉万里而来,只是为了买卖经商获利,不需要给他们征税,要给予“免税”的经济优惠政策。
比如占城国被安南国入侵边境手,再来大明福建经商时,朱元璋免去了占城使者携带货物的赋税。
这些,都可以说是大明的“怀柔”政策,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手段,为了建立大明的中心权力。
但是这样已经为大明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明初时制定了严格的进贡礼仪,“蕃国迎诏礼”和“蕃使朝贡仪”,不论是外国遣使来朝还是明朝遣使出去,都有繁琐而严格的礼仪规范。
随着海外诸国朝贡次数增多,仪式的开支越来越大,地方和中央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里,还没有算给民间带来的经济损失,朝廷这些繁琐礼仪所花费的钱,还不是民间交上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