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枪不是鸦片战争,是华夏在海外市场立足几千年的制造业——陶瓷!】
【欧洲发现了陶瓷的秘密,研发出来了比大清更好的陶瓷——骨瓷。】
欧洲贵族极为痴迷华夏陶瓷,从唐宋时期开始,华夏的陶瓷在海外贸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16世纪,意大利各地开始仿制华夏的软质瓷器,但是生产出来的原始陶瓷无论是胎质、釉色都相差极大。
直到清朝,法国耶稣会士殷弘绪来到华夏,在景德镇传教的同时,收到法国科学院委托,在景德镇“考察”陶瓷的制造技术。
最终,殷弘绪发现了陶瓷的秘密——高岭土。
欧洲之前失败的陶瓷,是因为没有加入高岭土,而华夏的瓷器中,高岭土要与瓷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且烧制,才能生产出硬制陶瓷。
殷弘绪把这个发现传信回欧洲,欧洲人恍然大悟,快速开始加入高岭土研究。
18世纪60年代,英国掌握了硬质瓷器技术。
工业革命后,一位出生在陶瓷世家的陶瓷学徒乔赛亚·韦奇伍德,与人合办陶瓷厂,投入资金与精力多次研究,最终研究出来了质量更高、生产力更快的新型陶瓷——骨瓷。
.
天幕放出了同一时代的陶瓷厂的生产情况。
韦奇伍德的陶瓷厂:
使用蒸汽机来研磨和搅拌原料,采用优质煤炭燃烧高温烧窑,有大量的流水线工人生产,有严格的生产标准,不满足直接当场砸碎重做;
大清的陶瓷作坊:
还在使用原始的水碓研磨原料,燃烧木炭烧窑,小型作坊手工制作着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