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却微微一笑:“现在还早,还没到大唐,不一定没我。”

友人顿时来了信心:“没错,大唐文人辈出,等到了天幕说唐朝,没准你我一人都天幕上有名!”

这一说,一桌人都高兴起来,痛饮三杯清茶,一片其乐融融。

【我们后世根据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能推断,大概是在殷商时期,华夏散文已经有了雏形。】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以及《易经》中记载的卜筮之用的卦、爻辞,已经能见证散文的形成过程。】

天幕放出一系列的甲骨文、金文,大部分人看得是一脸茫然。

自从天幕宣传了各种知识文化,各个朝代的百姓都发现了识字的重要性,开始想方设法去学习认字。

朝廷开始设立各种粉壁宣传农业措施、政治法令,还有各种草市、集市、医学交流会议等,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时候,越是不识字就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原本口口相传的经验也显得不够了,必须要写下来,都想着能传世,能传给后人。

在刚开始学写字的大秦,庶民接受到的挑战是最大的,他们看着天幕上的一个个字,每个看起来都是互不相识。

小孩童言无忌嘻嘻笑:“好像我乱画的画……”

匠人看看自己手下的墨斗、刀斧、木板,再看看天上的复杂的文字,只觉得识字比自己做过的最难的家具还要复杂:“奇奇怪怪的符号,这学写字这么难的吗?”

“你看,旁边做了解释,我大秦的文字叫做小篆。”说完,农人哀嚎,看着小篆复杂的笔画,越发感受到学习认字的艰难,“小篆也很难!”

今天的古人,也在感受学习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