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世守节的风气,很多文人都拿蔡琰为左贤王生孩子的事说事,要我说,那张骞出使西域不也跟匈奴女子生了孩子?】

【张骞归汉,蔡琰不也归汉?】

“这如何能一样!天幕这是胡搅蛮缠,一个是男人,怎么能算失身!”元初,名儒郝经是著名的理学家,被忽必烈招纳后主张与宋和谈,作为蒙元的使者去找贾似道和谈,结果被贾似道关押了16年。

郝经虽然是汉族,但是忠心于蒙元,不认可“华夷之辩”,主张天下一家,也想要以儒家文化汉化蒙元。

“蔡琰失身于匈奴左贤王,若不是传承了父亲的书法才华,且救助了丈夫董祀,以失节单论的确过了,但是如何能与张骞比!”

——名义上说“以失节单论过了”,但处处不忘提“失节”“失身”,认为有此“大过”,需要以“才华”和“救夫”抵消,这就是文人的普遍态度。

【在一个婚嫁不由女性自己意愿的年代,明知女子身不由己,偏偏拿别人的苦难说事,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堂堂男儿,连自己的家乡和故土都守护不了?这江山是因为谁乱的,是因为女人吗?】

一席话,说得不少乱世的男人齐齐色变。

江山是为什么乱,因为帝王无道,因为藩王野心,因为藩镇割据,因为蛮夷南下而中原无力抵抗。

另一个时空,已经年迈的蔡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自始至终,她从来身不由已,每每被人安排,连自己也觉得羞愧,只能被动的承受着一切。

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的错。

【身在乱世,才女蔡琰的婚姻不幸,魏晋三才女的另外两人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