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们听到“儒吏”,比听到元朝不开科举还要愤怒。

不开科举可以理解为蒙古人重武轻文,没文化还不重视文化,但是文人去当小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时期,有些举子被安排到地方上当“吏”,是宁愿辞官不去,也不会去当“吏”。

——这也就是《人虎传》类似的故事。

对讲究颜面的世家来说,一开始当“吏”,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这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从下往上升。

宋朝时期,金陵李恒虽然是进士出身,因为贫困给小吏凌立义的父亲写了墓志铭,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个唐宋,“吏”无品级,文人一向鄙薄,称之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运直呼小吏:“谁能做小吏,走风尘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贵儒而贱吏”。

然后到了元朝,儒生想进官场,普遍得从“吏”做起:“吏出于儒,儒吏合一”。

【还有一部分,就是进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学作家,从文人雅士中分离出去,从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创作中,创造了俗文学的辉煌。】

【这就是“元曲”辉煌的原因,也叫做“元杂剧”。】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文人由雅入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