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史书的,在管控思想的封建王朝,史书从来不是面对普通百姓,是面对统治阶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史书同样如此。
所以司马迁会在史书里加入个人感情偏向,史书向来会带上一些劝诫教化之意,不完全写实,也是带着史官“以史为鉴”劝告帝王的意义。
比如班固家是如何成为修史世家呢?
班固的父亲班彪祖籍扶风,西汉时期班彪的姑姑班婕妤曾经是汉成帝的宠妃。而汉成帝时期曾经让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皇家图书,在完成之后皇帝也懒得看,就让班婕妤的兄弟班斿读给他听。
班斿朗诵史书时嗓音洪亮,字正腔圆,汉成帝对班斿的朗读非常满意,就赏赐给了他们家一套皇家藏书的副本,班彪受到这一套皇家藏书的影响,加上他历经两汉,这才开始修史。
班彪想续写《史记》未果便去世,遗志便让长子班固继承下来,班固在家中修汉史还让人告发,差点丢了小命,是弟弟班超为他在帝王面前伸冤,加上汉明帝欣赏班固的文采才逃过一劫。
班固历经了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汉和帝时期班固因为得罪洛阳令,被逮捕下狱后死于狱中,那时《汉书》没有写完,汉和帝知道班昭同样多才,便令班昭续写《汉书》。
写完后,《汉书》同样只在皇室里流传,比如汉和帝让皇后、贵妃等拜班昭为师学习,邓太后曾经让班昭为皇室子弟讲解《汉书》,为了报答班昭的功劳,还把班昭的儿子曹成封为关内侯。
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对史书之类的管控有多严格,不论是学习还是阅读,都是有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