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邸学堂,她不但诏令内官和近臣到学堂里上课教学,诏令大臣家中女眷入学堂读书,后来还把教育普及到普通宫女,允许从全国各地选入宫的女子,不论出身,都可以入学堂就读,让女子的教育开始更加平民化。

到邓绥时期,她不但开明的实施男女同校,而且普及到百姓阶层,让教育更加普及。。

等到了华夏近现代时期,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东汉比清末的男女同校学制早了将近一千八百年,比欧美国家首次招收女学生的时间还早1700多年。

欧美国家直到1837年,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才首次实行男女同校学制。

在美国奥柏林学院第一次实施男女同校学制后,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女性开放。

而这一创举,晚于东汉邓太后的元初宫邸学堂1718年。

【鸦片战争后,清朝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医学家,并且奠定了我国妇科医学的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西医作为“神学的侍女”,在华夏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基督教仅次于传教布道和兴办女校普及教育的第三大活动领域。

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贫寒人家的女孩、或者弃婴,被收养后就自然而然去学西医;

也有许多开明世家,因为受到了鸦片对国人身体损害的刺激,开始投身医学。

光绪年间出生的林巧稚,1940年被美国聘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195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唯一的女院士,是华夏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因为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现在在鼓浪屿都能看到她留下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