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朝陈敷的《陈敷农书》,明朝不知名作者写的《沈氏农书》,明末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朝时期已经发达到封建王朝极致的农业离不开前朝农学家的知识传承。】
“都是后面的朝代。”嬴政好遗憾,自己看不到那些农书。
大秦刚刚经历了战争,正需要啊!
这一刻,秦汉唐的三位千古一帝齐齐暗恨。
天幕没放出这些后世书籍的内容,明明知道有这些农书却看不到,太可恨了!
被点名的贾思勰、陈敷、徐光启等人齐齐一愣:他们竟然因为农书青史留名了?
还被称为“农学家”?
要知道“家”可是意味着一门一派领头人物,后世给他们冠名为“农学家”,就是对他们在农学上的成就极为认可!
想不到,现世不被理解,竟然在后世被认可了。
尤其是那位沈氏,因为明朝八股取士的制度,社会风气越来越保守,也没到明末人性解放时期,他偷偷摸摸写书,书名没有落款,全程避讳,做贼似的写书,没想到特意被点出他的书籍,一时间百感交集。
原来,农学也不都是低人一等,农学家也可以青史留名!
【在中古时代这同一时间段上,华夏农作物种子播种收获比是1比45,即1斤种子可收获45斤粮食;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个比是可怜的1比6-7】
【欧洲不是不知道粪肥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粪肥技术跟刀耕火种的农耕技术一样粗糙,并没有酿造发酵的过程,直接将牲畜粪肥拉在田里或者倒在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