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对这种合同制度并不喜爱,觉得像商人的做法,容易生出事端。

听到天幕夸这样让农民的人身更自由、更激发农民的生产和学习积极性依然有些不理解。

百姓快要饿死时,能去地主家里做长工就做呗,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非要签合同?

他当年也给地主家做过长工,也没什么合同,不一样天天种地好好活着?

但是一想到那个可恨的地主,就忍不住想起爹娘的死,再想起爹娘死后地主甚至连一块安葬的地都不给他。

朱元璋狠狠一咬牙。

他似乎又懂了。

如果他不是长工,就是那块地的主人,他们勤勤恳恳种地,爹娘真得会饿死吗?他至于去求人吗?

虽然饥荒时百姓饿死无数,但是哪有富户饿死?

富户有地有粮,还会故意囤积居奇,把粮食囤着高价出售。

就算他没有地,如果是自由身不是长工,也能去挣钱买粮食,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朱元璋从鼻孔一喷气,心情不高兴,一不高兴,就开始粗声粗气骂儿子:“都给朕好好听!”

儿子们:???

他们有在好好听,又怎么了?

【儒家崇尚“士农工商”,虽然重农抑商,但有些时候对农业依然是鄙视的态度。但是宋朝时期氛围比较重农,这也跟统治者的态度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