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大规模使用风车等机械,有组织的在湖泊、沼泽地区中排水,在低地国家开始使用风车磨谷物;
比起明朝的水磨,风车具有天然优势,风车不限地形、季节、全天候使用。
随着风车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广泛推广,风车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高,从最初的塔式风车,进步到后面16世纪的单柱式风车,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可以更大范围的把自然力转换为机械动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的农耕文明一下子就超越了华夏。
此时的东西方的脱谷都用连枷。
西方的连枷手柄一般四五尺长直且小的木棍,二者用皮带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用双手握住手柄高举过后,然后重重地挥动双臂拍打谷穗;
华夏古代的连枷手柄长而脱粒棍短,现代还有人笑谈说它是“双节棍”的原型。
西方农耕技术落后,耕犁同样落后,但是畜力资源丰富。
西方的犁直到16世纪都十分笨重,需要6到8头牛来拉;
16世纪以后,荷兰才发明出只用两匹马拉动的犁。
到17世纪,仍然没有解决犁过于复杂的结构。
因为农业工具粗糙,西方开始大规模利用风力、水力等大型机械,这些先进机械促进了更多生产资料的诞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其他机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
所以,尽管西方人在农耕文明上不如华夏,在粮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上不如华夏,但是每个农民生产粮食的总量一次次的提升,最后远远地将华夏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