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华夏古代帝王里唯一一位亲自培育出高产水稻的育种专家,也正是康熙皇帝亲自培育的水稻,终结了古代史上长城以北不能种植水稻的历史。

古代许多帝王都有在皇宫中单独开辟农田来提倡农耕的习惯,康熙也不例外,他在宫中有丰泽园,种植了来自全国各地省份进贡来的稻种。

但是不同的是,康熙的亲力亲为,不仅仅是提倡农耕,还开始培育良种。

康熙二十年,玄烨去丰泽园查看稻田收成,发现了一个抗寒高产稻种。

康熙开始就这个发现,用了十年的时间反复试验研究。

等到证实“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时,康熙才确定为一个新品种,这时,便开始在承德避暑山庄试种,由相关官吏负责看管。

等到丰收之后,康熙亲自试吃,并且赐给百官食用。

据史料记载,“御稻米”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早熟,比一般稻种早成熟两个月;第二个特点就是好吃,康熙自己说“气香而味腴”,他从康熙二十年开始就一直食用。

之后,康熙每一季度都从他的试验田中挑选耐寒、早熟、饱满等具有优良特性的水稻种子,然后进一步培养、筛选,直到全部都符合要求为止。

——这种培养新型植物的方式在1856年被西方植物学家维尔莫林首先提出,被称之为“单株选择法”,也就是说,康熙的这个技术领先西方140多年。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起初,因为“御稻米”产量不足传统稻米,每亩产量不足1石,大臣们有些犹豫要不要推广,直到发现该稻米成熟时间更短,可以一年两熟,作为双季稻推广,最终使得种植水稻的百姓亩产提高三倍。

“高产啊,高产。”玄烨眼红地看着现代杂交水稻的产量,用手轻轻在膝盖上拍打着,片刻后下定决心。

“农业学堂之事没那么简单,先从已有的条件开始,朝廷也设立农学奖项,先吸纳民间农学人才,共同研发御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