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所有大臣的椅子都被撤走,大臣们开始站着上朝。
对此,朱熹还抗议过。
朱熹老人家很实在地从自身感受出发,说:“陛下,废除大臣的座位很不好,君臣讨论问题往往耗时很长,站着说话很累。”
众多老臣连声附和。
但是没用。
皇帝表示:不听。
到了元朝时期,来自草原上的皇帝以自己的方式越发加强君王权力,要求官员跪着汇报工作。
官员汇报工作结束,得到皇帝“平身”的许可后,才能站起来。
南宋灭亡后,南宋丞相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礼,文天祥拒绝了。
文天祥只是微微作揖,并且表示:“自古以来‘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的礼节是作揖。”
忽必烈不满也没办法,文天祥已含死志,连死都不怕,怎么会怕帝王之怒。
明清不但继承了元朝的跪拜制度,大臣再也没有了朝堂之上坐着的资格,清朝时还实行“三跪九叩”,对外国使臣也如此要求,导致了不少外国使臣不满。
此时的大唐贞观年间,大臣们上朝时正襟危坐,脚下有茵褥。
皇帝是跪坐,面前有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