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术技术的过程是4个步骤:原料的分离、打浆、抄造和干燥。
因为渔网、麻布等都是麻,蔡伦造的纸都属于麻纸。
此后,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发展,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工艺依然是这4个基础步骤上发展而来。
东汉时期,造纸能手左伯出现,在麻纸的基础上,造出的纸薄厚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被人们称之为“左伯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桑树皮为原料,加入藤皮制造出来的“皮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纸张,还出现了活动帘床纸模——这种可拆合的帘床纸模抄造一直到现在的土法造纸依然在使用。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工匠从黄檗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这样的纸张叫做“染黄纸”,呈现天然的黄色,也叫做“黄麻纸”,带有特殊的清香,并且可以灭虫防蛀。
.
“金木水火土,黄色为五色中的土色,庄重,沉稳,适合记录经书典籍。”
大唐时期,李淳风抚须,站在高高的观星阁看着窗外的天幕。
他面前的桌案上,就放着一卷卷黄色的书籍。
纸张染色从汉朝时期已经开始了,皇室认为黄色神圣庄重,重要典籍、文书喜欢用黄色,民间宗教也很喜欢黄纸,尤其是佛经、道经的书本用纸。
李淳风审视着自己写得书稿《乙巳占》,发现一个错别字,拿起放在一旁的雌黄把错别字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