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刻啊,秦始皇出巡时没少刻。”刘彻想起了史书上看到的秦始皇。

去泰山封禅,刻石;出巡,见到大海了,作琅琊台,刻石;

遇到盗贼了,刻石;寻仙求长生,刻石……

相传始皇帝留下来的刻石有六处之多,刘彻没见过,但是最有名的《琅琊石刻》被人拓印下来,刘彻是见过的。

《琅琊石刻》拥有最长的石刻文,记录了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功绩,并且成为了历代文人喜欢瞻仰的地方。

刘彻也有封禅泰山的雄心壮志,一想到天幕将他跟始皇帝并称为“千古一帝”,刘彻甚至野心勃勃想超越始皇帝。

不如,他也去刻个石?要比琅琊石刻更大,更壮观的!

刚想到这里,有大臣受到天幕的启发。

“陛下,手抄书容易出错误,不如在太学门口树立书籍的石碑。”蔡邕看到天幕提起石刻启发了印刷术,顿时来了灵感。

假如在太学门口立下石刻,太学学子岂不是都可以近距离学习和拓印圣贤书籍?

蔡邕越想越觉得能行,看到刘彻颔首,一副很有兴趣示意自己继续往下说的态度,顿时更有信心地接着往下介绍:“比如《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论语》《公羊传》等圣贤经典,可以让天下学子去抄写真正的圣贤书。”

“好!”刘彻很爽快就答应了。

始皇帝没有刻圣贤书吧?

他的太学就有!

“不拘于儒家书籍,其他各个学派都可以。”刘彻多提了一句,“比如天幕提过的农学和其他知识,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