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传说归传说,根据已有的史料明确记载,从汉朝开始,炼丹家已经开始使用硝石炼丹。】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夏至而流黄译。”流黄,即硫黄。
《神农本草经》记载硝石和硫黄分别为上品药和中品药。
《周易参同契》记载:“火记六百篇”。
《抱朴子·内篇·金丹》有云“披涉篇卷,以千计以。”
——这些都是讲述汉朝炼丹的历史。
【古代的炼丹师为火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师和炼丹师虽然有名,但有关丹药的成分其实并没有明确记载,秦朝的历史太短,史料太少。
从汉朝开始,丹药成分有了各种明确的成分记载,各种炼丹理论被写成著作,炼丹师各种大胆进行实验,被视为火药的萌芽阶段。
东汉炼丹理论家魏伯阳正在写出,听到天幕提到炼丹师,哈哈一笑,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大方地把自己炼丹的成分写入自己的著作《周易参同契》中:
“先将八石合成六一泥,用三分之一的水银,三分之二的铅放在铁器内加热,制成玄黄;用赤土作釜……烧三十六日经三次大变,就炼成了金液还丹。”
魏伯阳所撰的《周易参同契》就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作,历代炼丹家对此书均很重视,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唐朝初期,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载了“伏火法”,意思是用烧灼的方法把硫黄、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去除毒性或者降低毒性。】
【唐朝中期,炼丹师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新的伏火方子,这个伏火方子已经有了成熟的燃烧药方,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天幕放出清虚子的“伏火矾法”:
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