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声音伴随着金属摩擦的火光,在空中化为一颗璀璨的流星,坠落而下。
公孙大娘高高跳起,轻松握住剑鞘,稳稳落地,手里握剑冲大家抱拳一笑。
“好!”
“好!”
“好!”
围观的人群纷纷用出自己最大的声音尖叫着。
在周围的高楼上,也有文人雅士坐在包厢里,情绪激动地不能自己。
这里面,有未来的诗圣杜甫、郑处诲、郑嵎等诗人,他们相继在自己的诗歌中留下了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的激动心情;
而书圣张旭喧杂将观看时的心情与看到公孙大娘的飘逸身姿融入自己的书法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张旭见之,因之为草书。”
.
明朝的张自烈有些尴尬了。
他一直认为女子不能舞剑那样的利器,一直认为所谓的“公孙大娘剑器舞”的“剑器舞”是舞曲的名字,如同词牌名一样。
还在自己的《正字通》里说公孙大娘是空手跳舞,剑器是古代舞曲的名字。
清朝的桂馥还有些不服:“天幕被蒙蔽了,剑器舞不过是用布帛舞蹈,怎么可能是真得剑器,女子怎么能舞剑,剑是那般凶器……”
他们完全不在意不止是杜甫,唐朝许多诗人都记录过公孙大娘的剑舞。在这些文字记载中,“剑舞”与“剑器舞”是交替使用的,而且诗人在形容其他人同样是“剑舞”与“剑器舞”交替使用。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在唐朝之前,剑的形制差异比较大,到了唐朝才开始慢慢定型,有猜测说唐朝的“剑”和“剑器”可能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剑。只是在唐宋之后已经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