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中吐着鲜血 努力伸出手 颤抖着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 然后扶正自己的冠 随后最后吐出一口生气 彻底断绝了呼吸。

.

“衣冠不正 君子以为耻 子路是恪守礼仪之人!”董仲舒大肆赞扬道。

霍去病张了张嘴:不是吧 这蒯聩明显是怀着杀人之心来的 打仗的时候放下武器整理衣冠 这不是自己放弃抵抗吗?

他想说什么 卫青快速扯了扯他的衣角 霍去病只能选择闭嘴。

儒家遵循的是“周礼” 子路这样的“礼”正是符合周礼的军事制度 在春秋时期依然遵循如此。

但是春秋末期 已经开始“失礼” 于是有了《孙子兵法》 有了:

兵者 诡道也。!

第91章 第 91 章 武术与军事8

【春秋末期的吴国人孙武,字长卿,所著作的《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就是公元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华夏乃至世界范围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华夏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孙子兵法》一开始的“兵者,诡道也”,其实是被儒家十分排斥的,因为这种“诡道也”,与周礼里面的“礼”完全相反,已经从曾经的仁义之兵变成了阴谋诡计的兵,当时的儒家和兵家没少论战,汉朝时期儒家把兵家与方士之流一起列为百家末尾也是因为“于礼不合”。】

春秋时期,关于战争的“礼”有许多种。

比如发起战争的时间要讲“礼”:不能违背农时,在农忙时期用兵会影响农耕,不能在寒冬酷暑打仗,容易让百姓疲惫。所以常见的战争发生在秋季,既是秋收可以抢掠丰收粮食的时辰,也符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