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有一次,他在家中办寿宴,其中有一道菜是“长寿面”。

厨子原本应该将煮熟的面条捞起来,过水之后再调味,但是误把油当做水,将煮熟的面条放入滚油中炸熟了。结果发现那个香味有一种不同之处,故意将错就错,浇上鸡汤、猪骨和海鲜炖煮的浓汤端上宴席。

那一次,煮熟后又油炸的面条泛着金黄色,还微微卷,口感很特别,客人们纷纷称赞,伊秉绶于是重赏了厨师,多次用这道面食宴请客人。

又一次,他的书法家朋友宋湘来府上作客,品尝这道面食后,询问自己叫什么名字。

得知该面食没有名字,宋湘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

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伊秉绶是福建人,福建有不少人在外务工,甚至去台湾和东南亚定居,语言文化有相似之处,福建人便将“伊面”带到台湾等地,成为了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

发明方便面的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是日籍台湾人,从改姓氏来看就能看到十分亲日,深受日本殖民影响。后来开创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等多个企业,定居日本大阪。

吴百福于清朝末年的1910年出生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省嘉义,父母都是华夏人,但是早亡,从小跟随祖父长大。后来安藤百福发明的方便面的过程几乎与“伊面”无异,很难说没有受到“伊面”的影响。

【根据敦煌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河西边塞军人的主食:酒三斛,黍米二斛,酱二斗。】

【在边塞之地,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最多的调味料就是各种酱。虽然应该与我们现代的酱差别很大。】

【历史上,与面食有关的著名军粮,还有诸葛亮的馒头——注意,古时候的包子也叫馒头,诸葛亮馒头是有馅儿的,还有锅盔。】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正在亲自查看军中后勤军粮的制作。

他自己与夫人偶尔有心思一起下厨,研究厨艺,最近得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感觉可以用作军粮,特意来厨房这边传授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