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稷听到祈福消息,勃然大怒:“谁人号召的如此荒唐之举?知不知道耕牛多么重要,杀牛祭天,这是为寡人祈福吗?这是想斩断大秦的根!”
儒生被三杀……
.
明清的儒生:感觉被针对……
他们果然与大秦八字不合,互相嫌弃。
“这哪里有问题了?不就是一句话,怎么能因言治罪!大秦果然是暴秦!”
“法不外乎人情哪里有问题了?连情义都没有,秦法过于严苛了!”
“耕牛是重要,但是谁祭祀不用三牲?天子之礼理应用最贵重的牺牲,这样的诚意,秦王竟然看不到,不愧是秦王!”
儒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放在明清时候的环境,看起来完全没问题。
但是儒生们不知道,秦王不是后世封建专.制集权的皇帝,朝廷也不是秦王一个人的一言堂,嬴稷下令彻查后,律法一道道往下传,要经历百官的审查和证据。
在真实的历史上,真有官员众筹后给嬴稷祈福,事后嬴稷给丞相下令,丞相给廷尉府发公文,廷尉府再往下命人彻查,最终结果呈上去,所有参与者被判罚甲两副,也就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置办两套铠甲交给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的所有重臣都认为,耕牛比给君王祈福重要。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是封建君主集权到了巅峰与还未进入封建社会、处于奴隶制与君主专.制过渡期的差别。
此时,大秦的君臣也在惊叹加嫌弃:“后世这都是什么风气,杀牛祈福?牛又不会治病。”
“律法就是律法,讲律法的时候讲什么人情,那还要律法做什么。”
“不要赏赐这又是求高风亮节吧?真高风亮节君王给你封侯拜相也拒绝才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