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就派人出宫去请了。

哪怕是现在这般情况,便是朱允炆说要当街杀人,他也没有半点劝阻的意思。

这些天,皇帝的压力实在太大,哪怕是他这个伺候的人,也时时刻刻被这些争议困扰。

黄子澄和齐泰是最快赶来的,方孝孺则是晚了一些。

几位都是年过半百的儒林大家,互相问候了一句,便安静看着建文帝。年轻皇帝把他们都叫过来,自然不可能只是要简单叙叙旧。

朱允炆落座,脸色有点沉寂,“这是最近时日的战果对比。”这些东西很快就分发到了三人手中。

黄子澄脸色微变,“皇上是打算换将?”

朱允炆摇头,“如今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不是好事。正是李景隆的能耐也的确是……”虽然李景隆是他的表亲,但建文帝还是说不出他什么好话来。

黄子澄惭愧起身,“是臣举荐有误,耽误了皇上啊。”

建文帝摆了摆手,“莫要如此,朱棣这么多年行军打战,他带兵的才能便是皇爷爷都会称赞,朝中能和他相抵抗的将帅不多。”

而且大部分都不合适上台,别的不说,朱棣的妻弟魏国公忠心为国,其实便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叹息。

可惜,太可惜了。

他们各自沉默了一会儿,齐泰说道:“皇上,这是送上来的邸报。”原本是该明日上奏的,但是齐泰在入宫前下意识给揣上了,如今想着正是个好事。

朱允炆看了几眼,渐渐露出喜色,“这可是大好事。”

前些日子正式推行的政策都落到了实处,官员也给予了反馈,这对如今急需肯定的朱允炆来说确凿是件难得的喜事。

朱允炆语气宽和,实则坚定地说道:“以我一国之力,不信挡不住朱棣那寥寥几万人马。”

建文帝笑看诸位,这位文弱的皇帝露出了淡淡的笑意,随即招呼这几位儒士与他一同商讨国事。

而远在万水千山的北平,有人正头脑发热地醒来。

何玉轩一睁眼,便又是一个昏沉的室内。

似乎是后来莺哥知道了何玉轩睡着了,给他盖了毯子,厚实的毯子差点没把何玉轩压死,这大概是他不断做噩梦的原因。

何玉轩眯着眼看了眼窗外,窗户半阖,从外头露出淡淡的烛光,他定眼一瞧,原是柳贯马晗两人正围着莺哥在说小话。那院落中有石桌石椅,此刻他们正坐在那里正胡扯着什么,何玉轩不用想都知道他们仨正在激情探讨着要如何使何玉轩更勤快的大计。

这是莺哥每日试图做但每次都失败的事。

除非是何玉轩自己有激情,不然莺哥撺掇再多次,总是没得到何玉轩的回应。

这家伙最多是懒散地点了个头敷衍应付,转身又睡着了。

何玉轩眯眯眼,慢悠悠地把被子扯到自己下巴,浑身疲软的感觉并不陌生,何玉轩甚至还能感觉到自己呼吸间的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