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需要录入族谱的有十几个孩子,郑长生就是其中一员。
母亲抱着她唠唠叨叨的,他也明白了其中的曲折原委。
入了族谱就代表着宗族的认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宗族的力量。
人们都是聚族而居的,虽然现代社会的宗族概念弱化,可是在封建社会这可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往往国家的统治只到县一级,在往下说白了都是有宗族控制的。
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都是在宗族的掌控下生活的,
也可以说宗族就是君王驭民的,在社会底层的最有力的工具。
而族长正是手握着生杀大权的高高在上的人,说是一方土皇帝那是丝毫不为过。
族人犯了事情,他们往往只要召开宗族大会即可解决,根本就不需要官府介入。
另外自古以来的“民不举官不究”的习俗,也更助长了族长的权威,你想啊,官府不介入,那还不是族长说了算?
通常族中有了事情,都是族长一言而决。
就算是跟别的家族起了纷争,也是有两个家族的族长出面谈判解决的。官府在宗族面前充当的是和事佬,调解人的角色。
族人纠纷,县官都头大,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么宗族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通常族长都是有本族里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道德的标杆,就是君王意志在底层社会的代言人。
所以,郑三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不过他这人有点迂腐不化,认死理。
一切都按规矩来,如果在规矩的框架下,什么都好说,但凡超过规矩,那任谁在他面前都不好使。
就比如菜地的事情,尽管他知道郑长生是郑氏子孙,但是由于没有开祖先祠堂录入族谱,那就不行。
他也知道李秀英的日子过的艰难,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能多一点就多一点,谁也不会嫌少,但是他并不为此开口子。
在他眼里规矩就是规矩,族谱还没有在册,说破大天都没用。
关于族谱,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各有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