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年幼,虽然有人在身边提点,但你毕竟是他的老师,指点起来也更方便一些不是。
总之,皇上把差事交给我们了,我们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不能给内阁丢脸。”
汪广洋把‘内阁’二字说的比较重。
郑长生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暗的咂舌不已:“内阁真的要提前走上历史的前台了。”
当初老朱听取他的意见废除丞相制度,实行六部负责制。
这虽然大大加强了皇权,但是没有宰相之位了,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压到皇帝身上了,那么他就会很辛苦。
不过呢,咱们的重八兄弟非常刻苦勤奋,什么活都能抗,几乎是大事小事一把抓。
而且干的还挺好。
但是到了他的子孙手里就不行了,感觉皇帝这个工作就不是人干的事情。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朱重八一样那么充沛的精力。
事情干不过来怎么办?又不能设立丞相,在不违反祖制的情况下就搞出了内阁这个机构。
为了防止内阁的人权利过大就只给一个五品的职位,后来发现五品的官要去管一、二、三、四品的大爷们难度太大。
到了明仁宗朱高枳这里就运作不下去了,明仁宗充分发挥思维,既然内阁职位不能超过五品,不违反祖制的情况下让他们兼职总可以吧!
那么就有了内阁大臣兼职吏部侍郎(人事部最大的官,无论哪个朝代管人事的都牛,想升你就升你,想罢免你就罢免你),
礼部,户部几个部门的主管都被他们兼任了,现在就好管理其它官员了。
再到后期发展,发现内阁实在太牛了,皇帝拿他们没有办法。
皇帝想干个什么,内阁不同意直接封退没商量。
这个时候皇权被撼动了,皇帝就想了个对策,把太监拉进来。
明宣宗开始对太监进行知识教育,把太监拉进他们的权利角逐中。
内阁把持票拟和封退的权利,太监把持着批红(红色的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