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舍生忘死的一扑,他的命早就被弥勒教的逆匪给干掉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些泪目。
亲生儿子也未必有他这般侍君以诚。
老朱放下手里的茶盏,闭目沉思了片刻:“传旨,永和伯爵郑长生,加封内阁大臣兼刑部右侍郎,暂领刑部。”
老朱其实对郑长生封侯、封公的想法都有,不过勋爵他年纪轻轻的救已经是伯爵了,在加封侯爵或者公爵的话,这未免有点太过于招摇。
按功绩来说,郑长生绝对是有资格的。
但是这里面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多到连老朱都不得不谨慎行事。
不过既然不能在爵位上加封,那就从官职上入手吧。
内阁在朝臣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顾问机构,协助皇上处理一些政务。
大家都知道皇上勤奋,几乎用不着内阁插手,那些内阁的老人们,几乎就是在家养老,根本就没有收到皇上交办的什么政务。
老朱的身体他自己知道,大明开国也十几年了,每日里的勤勉,给他换来了勤政爱民的好皇上的口碑,可是身体也是严重的透支,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也是他把汪广洋调进内阁的根本原因,现在把郑长生又安排进来,他已经打算要重用内阁了。
魏国公徐达侧身躺在床上,手中拉着鲁青山的手道:“有劳鲁先生了,我这病还有缓和的余地吗?”
“魏国公放心,老夫尽最大的努力。这背疽之症,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
老夫知道你治军森严,并且爱兵如子,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
可是吃多了粗鄙高粱后味之食哎!老夫自问,从未见过有哪一朝将帅有你这般宅心仁厚的。
你的病,老夫拼尽全力的去治,争取不留遗憾。”
徐达苦笑一声:“多谢鲁先生了,我知道这病并不好治。
我自己的身体怎么样,我心里清楚。
我徐达扪心自问,自当年随皇上起兵抗元以来,兢兢业业从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