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股脑地把跑市场监管局碰到的“签字笔迹不符”,卫健委要求的“空气净化检测报告”(厂房还没影子),以及那个一听是萧明月就脸色不善的市场监管局贺强,统统倒给了秦刚。
“哥,我就是想不通。一件明明对老百姓好、对地方经济也有利的事,怎么这些部门条条框框就那么多?好像不是帮忙,而是变着法儿设卡子!我好歹是个镇党委书记,去求他们,脸都快贴到冷屁股上了,跟孙子没两样!这要是让萧明月自己跑,得猴年马月?”高方良越说越激动,声音里带着委屈和不平,“表哥你给他们打个招呼算了!”
秦安静静听着,没有打断。直到高方良发泄完,喘着粗气,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洞察世情的冷静:
“方良啊,你的心情我理解。想做事,遇到阻力,憋屈,正常,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
他话锋一转:“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有这些条条框框?桃花庵自家灶台熬一碗,吃出事最多是一家一户的问题。但要工业化生产,贴上商标,进入千家万户,甚至可能卖到全国。到时候,如果因为卫生不达标、工艺不规范吃出了问题,谁负责?是你这个镇党委书记,还是我打的招呼,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高方良一时语塞:“可是……那配方确实没问题啊……”
“配方是配方,生产是生产。”秦刚语气加重了些,“小作坊的生产环境,能和现代化无菌车间比吗?口头传承的工艺,能有精确的温度、湿度、灭菌指标控制吗?老百姓认可,是基于对桃花庵传统的情感和信任,但不是法律和科学依据。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提出要求,是在履行监管责任,是在保护消费者,也是在保护你、保护萧明月,避免你们将来背上更大的责任!你说贺强态度不好,可能有个人情绪,但程序上的要求,一点没错!”
高方良被这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感觉这表哥就是个大清官,后背的冷汗似乎又冒了出来,但这次是因为后怕和醒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电话那头,秦刚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方良,你想做出成绩,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但做事不能只凭一腔热血,更不能想着靠‘打招呼’来走捷径。那是害人害己。萧明月这个女人不简单,她利用你的政绩心理让你去冲前锋,你自己要有数。”
他顿了顿,给出实际的指点:“这样,你告诉萧明月,别想着一步登天直接拿‘保健食品’的注册。让她先从最基础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起,产品类别就申报‘其他食品’或者‘果蔬制品’(炖煮膏类)。桃胶、皂角米、雪燕这些,目前大多是以农产品初级加工或普通食品形态在销售,这个路径相对成熟,门槛低得多,对厂房和设备的要求也有明确的标准,按图索骥去建设就行。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把产品合法生产出来。等市场做大了,品牌响了,再考虑申请‘健字号’,提升档次。”
“至于厂房没建无法检测的问题,”秦刚继续道,“让她先找有资质的净化工程公司出具车间设计图纸和净化方案,承诺投产前一定通过检测并取得报告。有些审批可以附条件通过,事后再补交凭证。关键是让她动起来,把该投的钱投了,该建的设施建起来,别光想着空手套白狼,利用你去打破规则。”
“至于那个贺强……”秦刚沉吟片刻,“我不方便直接打招呼。但你下次去,可以换个方式。别提我,就公事公办,把新的申报思路和准备情况客观说明,态度谦逊点。有时候,对方要的不是你低头,而是一个尊重和按规矩办事的态度。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