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人的逻辑,现在录像带租赁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租赁价格正常来说应该是越低越好。
但中国的商业逻辑有一个底层逻辑是庞大的人口和需求,价格低一点没关系,只要量上来了,我一样能赚钱。
但在地广人稀的美国,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假设你现在是美国小镇的音像店店主,能覆盖的客户群体就是这个小镇的人群,潜在用户也就是那么几千号人,多说一两万人。
小镇的人口和观影潜力只能供养一家音像店,所以你的日子过的也还算滋润。
这天突然有个叫百视达的狗东西把店开到了你的隔壁,录像带的种类全、数量多,还有很多独家片源,客户们蜂拥而去。
在这种时候你能降价吗?
人家是大公司,永远比你更能承受亏损。
而且即便降价了,小镇的观影潜力就这么多,你虽然可能保住你的客户,却也失去了应有的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几年以来美国各地的个人音像店纷纷倒闭的原因。
陶玉书搞电影制作发行,在此前并不是不了解美国的录像带租赁行业,但这次深入各地的考察,她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多以前在香江积累的经验也被颠覆了。
夫妻俩边吃边聊,休息够了,陶玉书注意到了咖啡店对面的圣克鲁斯邮局。
被罗马柱装点的邮局气势恢宏,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宛若教堂一般庄严的耸立在太平洋大道上,是这座小城里为数不多的标志性建筑物。
陶玉书突发奇想走进邮局,花岗岩和沙岩建成的外墙斑驳,瓷砖铺成的地面也已经老旧,门厅内竖立着邮政信箱。
夫妻俩进来时,邮局里没什么人,只有一位正陷入“地中海”危机的中年男子在数算着什么。
自电话进入平民百姓家之后,邮局的工作量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两年美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子邮件的风气也逐渐盛行,这座老邮局显得格外没落。
陶玉书通过邮局的自动售货机用硬币买了一枚32美分的邮票,然后把那盒《侏罗纪公园》的录像带装进信封,贴上邮票。
最后把信封丢进写着“只收本地邮件”的破旧铜制标牌下面的插槽里。
“你说这录像带明天能到比弗利山庄吗?”
“不好说。”
林朝阳对老美的效率没什么信心,虽然圣克鲁斯距离洛杉矶几百公里,理论上开车仅需要半天时间,可邮局的收发、中转流程不可能不浪费时间。
一天时间,确实有点不好说。
“一天?足够了。女士,你应该担心的是那盘录像带是否能够完好的抵达目的地。”
正在夫妻俩说话时,一旁的中年男子开了口。
男子有着美国西部人典型的长相和气质,看上去略有些粗犷,声音低沉,略带沙哑。
见男子对邮局的效率似乎很有信心,陶玉书好奇的问他:“先生,你是邮局的工作人员?”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不,我跟你一样,也是来邮东西的。”
男子又热心的解释道:“我跟安迪聊过,安迪就是这里的邮政局长,这个时间段所有的邮件在下班之前都会经过手工分拣,然后被立即分发,本地邮件会被直接发送给司机。”
男子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手表,“理论上凌晨你的邮件就会到达洛杉矶,不过要是被送到你手里的话,可能要到下午了。”
陶玉书本以为邮局的背后应该是一套精密而繁琐的流程,没想到竟然是点对点式的操作。
“全美的邮件都是这样吗?”
男子大笑起来,“当然不是,这只是本地邮件的流程。所有寄往外地的邮件都会用卡车运到圣何塞,在那里进行分拣。”
男子详细的讲了一番外地邮件的流程,从邮票到信箱投递口,从分类到装袋,最终由运货卡车送到个人邮箱,确实是一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高速运行的精密邮政机器。
双方素昧平生,陶玉书由衷的向男子的热心表示了感谢,又自我介绍了一下。
“你们好,我是马克·伦道夫……”
马克·伦道夫自我介绍正在硅谷经营着一家计算机直销公司,不过这家公司目前正面临着被收购,所以他正酝酿着自己的二次创业。
“不好意思。我很好奇,你们为什么会选择邮寄录像带呢?”
马克·伦道夫看起来很热情,但在谈到自己酝酿的创业项目时却三缄其口,反倒是追问起了陶玉书的目的,显示出他生意人的精明一面。
“商业秘密。”陶玉书笑眯眯的说道。
碰了个软钉子,马克·伦道夫面色如常,“好吧。”
“不过……你要是愿意分享你的创业创意的话,我倒是可以告诉你。”
陶玉书这话让马克·伦道夫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坐坐吧。”
“好。”
林朝阳夫妻俩又回到了露露木匠的店,这回多了个马克·伦道夫,点了杯咖啡,听他讲起了自己的创业创意。
“邮购个性化洗发水?”
陶玉书听着这个创意直皱眉。
“这个注意可真不怎么样。”她直言不讳的说道。
马克·伦道夫脸色有些尴尬,他又解释了一阵这个点子的优势,说得头头是道。
林朝阳最后用一句话终结了他的想法,“日化行业依赖于市场营销,专注于邮购恐怕很难做大。”
马克·伦道夫老于事故,不会因为林朝阳夫妻俩的否定就怀疑自己,而他之所以愿意交换各自的想法,主要就是对刚才陶玉书邮寄录像带的举动感兴趣。
他觉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点灵感,邮购录像带听起来似乎好像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