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营和四卫营在半年多前更换了全新的装备,24式后装针刺步枪被35式双管步枪取代;24式转轮火帽短枪保留,同时增加了两种闻所未闻的新武器,手榴弹和枪榴弹。
35式双管步枪是由邯郸工业集团在景阳三十五年定型量产的新式步枪,从开发到研制一直饱受争议,褒贬不一。
尤其是24式步枪的研发单位海河机械厂,在内部产品研讨会上直接就说35式步枪是24式步枪的私生子,同父不同母。
实际上这个说法挺贴切的,说是新创吧,35式步枪有一半的枪体就是24式步枪,六成零件通用;但要说是改进吧,整枪的外观和性能又和24式步枪差距太大。
双管步枪,顾名思义,35式步枪有两根枪管,上下排列,类似后世的双管猎枪。但还不是简单的两根枪管,上面的枪管口径18毫米,没有膛线,使用35式铜壳霰弹,是标准的霰弹枪。
8颗小钢珠发射出去之后会形成片状,基本不用怎么瞄准,总有几颗钢珠会命中。在50米距离内,这种子弹的威力极大。
下面仍旧是24式步枪的线膛枪管,也还是发射针刺底火纸壳定装弹。只是枪管短了5厘米,口径从13毫米缩小到了10毫米,有效射程缩短到300米。
这个改动不算技术创新,完全是为了降低重量。不带刺刀,35式整枪重量接近10斤,仅比24式重了一斤。
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思路又是从何而来呢?说到底还是洪涛的主意,他有严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总想着大幅提高现有枪械的威力。
怎奈心比天高,脑子却没那么好使。无烟火药始终也没搞出来,铜壳弹由于成本问题也没法大量普及,自动步枪和机枪只停留在草图上,无法实现。
但他有个优良品质,能凑合。既然玩不转太高的科技,就琢磨着能不能弄个缝合怪试试。于是画了几张草图,注明需求期望值,交给了邯郸工业集团的军工部门。
几年之后,他都把这件事给忘了,可邯郸工业集团却把样品枪送进了皇宫。不得不说古代皇帝的权威是真的大,但凡是给皇帝干活的人没一个敢糊弄,拼了命也得做出来,而且要做好。